在遼寧省莊河市塔嶺鎮東瓜川村,一片20畝、栽滿1700多棵榛子樹的山坡承載著當地村民鄒本柱的致富夢想。
“俺莊稼人肯下力氣,可是沒有本錢,要是沒有扶持政策,肯定干不起來。”鄒本柱對記者說。原來,莊河市對種大榛子的農民每畝地給兩份補助,分別來自扶貧和林業部門,每畝地補貼總數可達1000元。
在莊河,低收入的農戶只要勤勞肯干、腳踏實地發展經濟作物,當地都會根據農產品項目給他們發放“致富補貼”。
鄒本柱的兄弟鄒本發也是勤勞的農家人,在他家的大棚里記者看到,堆放整齊的滑子蘑菌棒長出了長長的菌絲。鄒本發告訴記者,10月份滑子蘑就可采收上市了,到那時他家兩個棚純收入能達到五六萬元。東瓜川村黨支部書記張桂學告訴記者,從前年開始,東瓜川村利用大連市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資金,帶動村民種起大榛子和滑子蘑。為了引導和支持村民上項目,每建一個滑子蘑大棚政府補助6000元,每個菌袋補助1元。
村民看到忙忙碌碌的鄒本發沒白忙活,也都準備建棚種植滑子蘑。在鄒本發的帶動下,目前已有6戶村民種上了滑子蘑,大家生產設施共用,技術共享。鄒本發說,集中連片之后,也方便了經紀人來收購,還能賣出好價錢。“大家有活兒一起干,一起奔小康。”
莊河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對于低收入村的幫扶并不是簡單地給錢,而是要讓村民學會選準產業,實現產業致富。“前年,我們帶著村民去本溪、丹東等地考察項目,一路上,發現村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才促使大榛子和滑子蘑項目落地。”這位負責人說。
莊河市共有低收入村55個,占大連市低收入村的43%,當地脫貧攻堅工作頗為繁重。近段時間,莊河市結合當地農業特色,引導貧困戶轉變觀念,帶領當地村民發展高附加值農產品,讓勤勞肯干的村民通過勞動實現脫貧致富。2016年3月至今,莊河市55個低收入村產業扶貧項目覆蓋率達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9467元提高到12367元,年均增長15.3%,有3個村已達到人均收入1.4萬元的標準。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莊河市委、市政府已經將扶貧工作成效納入行業和鄉鎮績效考核,并確定了脫貧時間表和路線圖。當地市、鄉、村三級組織共同發力,市直各行業各部門各司其職,整合部門資源,落實行業政策,工作重心向低收入村下沉,項目資金向低收入村集中。同時積極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多舉措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合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通過建立健全“黨組織+電商+農戶”“黨組織+企業+農戶”“黨組織+扶貧車間+農戶”“科研院所+合作社+農戶”等扶貧模式,搭建起金融、科技、電商和物流4大扶貧平臺,推動番茄、水果、草莓、食用菌4大扶貧產業快速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莊河市充分利用大連市專項扶貧資金,55個低收入村已全部落實產業扶貧項目,提前兩年完成產業扶貧項目落實率*的工作目標。項目總占地1萬多畝,新建設施棚室2900余棟,凈占地面積4260畝,總投資達到3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