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秋播開始,湖北以部省油菜產業項目為帶動,依托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華中農業大學,集成推廣了油菜綠色高效技術“345”模式,即努力使油菜畝平生產成本控制在300元左右、單產提高到400斤、效益達到500元,在節本增收、提質增效上促進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2017年21個示范縣累計示范推廣118.82萬畝,平均畝產值878.34元,生產成本332.72元,畝純效益528.97元。
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優質油菜品種,為湖北油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推進機械化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從產中管理、收獲等全生產鏈實行機械化是湖北油菜產業機械化發展的重點,特別是引進國外油菜干燥劑,探索催熟干燥+聯合收獲的收獲技術,提高成熟度,降低損失率。適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栽培模式逐漸形成,走上適度規模化的增產路子。
目前,湖北油菜*產業價值120億元左右,更大的效益潛力在二三產業,特別是精深加工和休閑旅游等方面。當前,湖北油菜產業特別是油脂加工業壓力很大。建議加大對油脂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強本土品牌與產業。堅持“抓大不放小,兩條腿走路”,鼓勵小榨傳統菜籽油本地化加工和消費,發展產地初加工,開發安全健康濃香菜籽油。用好國家產油大縣獎勵資金,提高資金中用于統一供種和技術示范的比重。立足穩定長江流域油菜產能,對油菜生產保護區實施*補貼,發揮政策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范引領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