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北京市科協、市農委“科技服務套餐配送工程”設立開始,北京農學會一直是科技下鄉主要踐行者和參與者。2017年北京農學會先后深入懷柔、延慶、昌平、平谷、密云等基站,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10余項,服務半徑遍布京郊10個遠郊區縣。組織了100多人次農業知名專家,開展科技下鄉50余次,送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值70余萬元,輻射面積1.2萬余畝,受益農民3000多人次。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其核心是產業,出于系統和長遠的考慮,各地區的產業規劃對理清產業發展思路、明確產業布局、建立實施措施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北京農學會在科技服務的過程中,秉承“科技驅動,需求導向”的原則,延伸農業科技服務的產業鏈,幫助低收入村制定產業規劃。
延慶區作為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發展藥材種植不僅可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景觀效益,有發展第三產業良好的基礎。其中永寧西山溝村靠近九龍山,環境優美,已被列入2019年延慶世園會“一區多園”中的一園。農學會為他們“量體裁衣”,定制了專屬的產業規劃。依托本區域現有發展基礎,利用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莊的農業產業,形成特色的園藝景觀。
珍珠泉鄉是在北京農學會長年科技服務的大榛子基地,其中連片種植的下花樓村、秤勾灣村、八畝地村已形成1000多畝規模。2017年農學會為其提供有機肥1000噸,專用肥50噸,并現場進行了水肥管理技術的指導。據秤勾灣村黨支部周書記說,去年基本畝增產30%,全村增收15萬左右。在產業形成規模的基礎上,農學會抓住當地的榛子特色,為其制定了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
除此之外,農學會通過采用“生產地+加工企業+電商”的產業鏈幫扶模式,為對接的低收入村提供品牌包裝、設計、指導咨詢服務,利用電子商務模式進行產品網上展示、宣傳服務,幫助當地產業提升,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提升其市場營銷能力。充分發揮12396北京農科熱線、手機APP、微信、QQ群、在線咨詢等多渠道咨詢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多通道信息服務的科技力量。
2017年農學會不僅為大興、昌平、房山、門頭溝、密云、延慶、順義區等20個低收入村設計產業、旅游規劃,為低收入村的產業發展提供方向定位;同時還為其提供網站開發、電商銷售培訓、創建宣傳交易平臺等服務。
除京郊之外,北京農學會還深入新疆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編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及高新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指導當地農業科學生產及發展,實現當地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青海海西州,為當地編制生態農牧業綜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倡議在農牧業發展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當地生態系統。
在西藏拉薩市尼木縣,為當地編制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制定當地有機農業的標準,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有機農業的推廣。
當前,*扶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縱深推進,北京農學會將踐行科技社團的使命與責任,壯大農村產業支撐,助力貧困戶早日脫貧,建設美麗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