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貴州江縣:食用菌架起農民致富新橋梁
貴州江縣:食用菌架起農民致富新橋梁
農業網   時間:2018/7/4 13:46: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431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高文村堅持產業發展為主導,以“外源推動”與“內源兼修”相結合,充分利用“1+N”致富聯合體發展摸式,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脫貧攻堅歷程中奏響了一曲“黨群致富聯合體”的凱歌。

  村黨支部充分認識到在本村人均耕地面積少的情況,積極探索致富路子。從2010年高文村被列為全省九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點開始,村有2戶發展食用菌2萬袋,每戶純收入就達3萬元,村支部和群眾發現栽培食用菌是推動農民脫貧的*產業,并及時將食用菌產業鎖定為全村的主導產業。村支部為進一步規范管理,提高科技含量,于2013年成立以黨支部為核心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確保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做精。

  合作社剛成立之初,資金匱乏是制約產業發展的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頑疾”,該村支部實施“1+N”籌資、銷售渠道,促進產業發展。一方面,充分利用“扶貧資金”+“N個籌資渠道”,整合財力謀發展,通過努力多方籌措資金為食用菌產業發展開辟了出路。一是以貧困戶特惠貸資金入股,通過整合20戶貧困戶每戶5萬元特惠貸入股參與合作社生產經營,共計投入100萬元(按照6%紅利分紅,目前以有7戶領起3000元的紅利);二是合作社社員入股金,每股投入3000元,共計投入15萬元;三是合作社社員以房產證、林權證、土地證及林地林木作抵押擔保與鄉政府簽訂盤活財政扶貧資金滾動扶持使用協議書,從鄉政府財政扶貧資金劃入135.03萬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場”+“N個實體單位”,訂單生產壯產業。為確保“產、供、銷”一體化服務,促進貧困戶種植積極性,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合作社通過前幾年的合作關系,到貴陽、桂林等城市與大市場、生菌加工廠、周邊學校、單位等聯系,達成協議分類定級收購(鮮菌5至6元/斤,干菌40至60元/斤),給貧困戶銷售難上提供保障,產業得到不斷的夯實、壯大。

  群眾利益問題是*的問題,為均衡群眾利益,該村支部實施“1+N”致富聯合體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脫貧。一方面,圍繞“經濟實體”(黨支部、合作社)+“N戶貧困戶”抱團發展一個致富產業。高文村黨支部把全村創業大戶聯合起來,發展一個更大、更強的產業,積極動員該村能人、村兩委成員種養殖大戶、產銷能手、經濟人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農民抱團創業、抱團脫貧。2014年合作社帶動7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10萬袋,實現年產量達20萬余斤,年產值100萬余元,解決帶動就業150人次,增加勞務收入15萬元,當年帶動22戶98人實現脫貧,貧困人口從2014年建檔立案貧困戶中的169人直接下降到71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2%,下幅17個百分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另一方面,圍繞“先進村”(出列村)+“N個后進村”(貧困村)抱團發展、帶動全鄉脫貧。在脫貧攻堅中,合作社始終把“帶動全鄉貧困戶脫貧”作為*終目標。2015年帶動后進村(高開村)發展食用菌4戶2萬袋,實現年產量30000余斤,年產值15萬余元,解決剩余勞動力45人次,幫助該村6戶28人脫貧;2016年又帶動后進村(滾合村)發展食用菌3戶3萬袋,實現年產量50000余斤,年產值25萬萬元,解決剩余勞動力60人次,解決該村10戶51人脫貧。2017年又通過“產業發展帶動一批、特惠貸拉動一批、勞動就業解決一批、利益聯結機制享受一批”的方式,帶動2個貧困村(翠里村、宰轉村)67戶決戰脫貧,確保未脫貧戶,戶戶有增收、戶戶實現脫貧。

  帶領貧困戶脫貧是該村種植食用菌的*初目的,為實現更多的貧困戶脫貧摘帽,該村支部實施“1+N”投入機制,實現效益*化。通過“一個注入”,實現“四個紅利”,達到“兩個貧困村出列、兩個雙贏”的目標”。從而帶動翠里、宰轉、高文等7個貧困村121戶貧困戶485人走出脫貧之路。一是實現食用菌產業紅利收入。由合作社生產50萬袋菌棒帶動49戶貧困戶生產菌棒,并負責按3元/斤保低價回收,保證每袋*盈利2元以上(1.5斤*3.5元-3元),實現年純收入100萬元以上;二是實現勞動就業紅利收入。解決宰轉、擺翁村20戶貧困戶就近就業,確保每戶年收入2萬元以上,實現就業年收入40萬元以上;三是實現特惠貸紅利收入。解決擺翁村、宰轉村共20戶特惠貸6%的紅利收入,實現每戶年3000元的紅利收入,共6萬元;四是實現利益聯結紅利收入:合作社拿出6萬元分紅給部分無勞動力、無發展產業能力的貧困戶,解決高文、擺翁、宰轉、翠里等四村31戶特級貧困戶的紅利問題。

  通過幾年的努力,合作社由原來初建的12個菌棚發展106個菌棚、占地面積由原來的3畝擴大到達26畝;產業規模由原來的2萬袋發展到50萬袋、覆蓋的村由原來的1個村發展到7個村。此外,通過合作社解決貧困戶就近就業,有利于家庭成員相互照應,促進家庭和諧。廢舊菌棒可利用為群眾的可燃木柴使用,確保環境不受到污染的同時,實現產業、燃料雙豐收。

  高文村支書潘顯召指出:“脫貧攻堅任重道遠,我們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路上找到了一條切合本地實際的路子,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相比其他縣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和需要學習的地方,我們在今后的發展中,將繼續堅持以農民為主體,服務于經營并舉,上聯市場,下聯菌民,為群眾架起致富新橋梁,帶領廣大貧困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化生產、經營,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