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樂陵棗農譚富國承包了12畝棗林。種棗多年的他,被棗裂果難題困擾,這不僅影響棗的外觀,而且進水后容易腐爛,影響收益。
現在居民對“米袋子”“菜籃子”要求更高了,樂陵市也緊跟市場變化,走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聽聞中國農業大學的現代農業科技小院能解決農業技術大問題,市領導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對接,幾經爭取,于2014年成立了*由地方政府與高校共建的“現代農業科技小院”,中國農大碩博研究生長期駐站,在一線科學研究,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農科小院的7名碩博研究生吃住全在小院,樂陵市政府全方位保障科研與生活,通過共同承擔農科項目、開設農民田間學校、科普角,開展無線廣播宣傳等方式提高樂陵市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廣大農民的技術水平。
通過調研,棗裂的問題提上了農大學子研究的日程。博士陳廣鋒介紹,根據棗樹裂果現象,小院學生歷時4年,通過兩屆學生對棗樹“從上到下”開展一系列的接力研究,研究出了上“掛吊瓶”輸營養液、定制噴施微量元素,下施有機肥等方式,增強果樹的抵抗力,無公害解決了金絲小棗裂果難題。
樂陵市還發揮農民夜校和樂陵大講堂的作用,組織50多名老師送教下鄉、送技下鄉,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營銷、農業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培訓,答疑解惑,讓農民學中干、干中學。截至目前,已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60次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萬人,涌現出了不少“種糧大戶”“養殖能手”,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涌現在廣袤田野中。
為了培養樂陵本土人才,樂陵市還積極實施“棗鄉英才”培養工程,目前評選兩批56人,4年管理期內,每人可享受4500元的科研經費和生活補貼,還能免費健康體檢、外出休假療養等,帶動了樂陵本土人才服務發展的積極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