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油綠,長勢喜人。走進黃海之濱蘇北平原的“中國藥材之鄉”江蘇省射陽縣洋馬鎮,在全國知名涼茶企業王老吉原料基地里,成匡連片的菊花田里,菊農們有的正忙著栽植中、晚菊花,有的忙著給早菊田清溝理墑、除草松土施肥。
洋馬鎮臨黃海中部,經過50多年發展,當地種養殖藥材品種已達100多個,年產干品藥材超萬噸,其中藥用菊、茶用菊分別占全國產量的60%、70%,為王老吉的產業入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王老吉也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種植標準、提升種植技術,帶動菊花產業做大做強,并通過原料基地的就業、定向采購等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持續有效地邁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標準種植,保證供應質量
早在1996年,洋馬鎮就被中國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藥材之鄉”,前幾年,洋馬菊花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為原產地注冊保護產品,王老吉等企業也相繼入駐。
王老吉公司質檢總監沈秀麗在洋馬舉行的王老吉洋馬鎮菊花原料生產基地授牌儀式上說:“洋馬鎮菊農有幾十年的種菊歷史,而且這里土壤、氣候、水分適應茶飲菊花生長,多年來洋馬菊花一直是我公司使用的涼茶優質原料。”
為了保證菊花長得好、銷得出,在地方政府每年春播秋播前召開論證會、研討會后,王老吉深入分析當年中藥材行情走勢,并配合政府及時發布的信息,引導群眾合理安排種植。在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建設的蘇北中藥材檢測站基礎上,也助力了藥用白菊花種植規程、丹參標準化種植規程的優化更新,并對種苗進行提純復壯、莖尖脫毒,實行工廠化育苗、標準化栽培,從肥水管理到鋤草打藥,都有一套嚴格的規范,保證了菊花的良好品質。
原是貧困戶的賀東村周文軍成為王老吉菊花原料生產基地的亞大菊花合作社員后,流轉12.6畝田種植菊花,去年每畝田采摘菊花1000公斤,花蕾500公斤以上,畝產值在4000-5000元,刨去農本和雇工工資,一季菊花年收入5萬元,當年脫貧。
據洋馬鎮鎮長王海軍介紹,因為良好的市場空間,洋馬鎮75%的農田、80%的勞動力都從事著以菊花為主的藥材栽培,菊花平均效益是糧食的3倍左右,2017年洋馬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萬元,是全縣*家突破2萬元的鄉鎮。
更迭技術,帶動產業升級
王老吉采取“企業+合作社”模式,與本地洋馬亞大菊花合作社的合作,集中力量優化菊花生產,原料基地從去年的500畝增加到今年的1萬多畝。亞大菊花合作社負責人吉根林說:“這兩年我們在鎮統戰部門、扶貧辦等部門牽頭下,吸納100多名貧困戶、移民戶和200名低收入戶作為社員,每年生產優質菊花超過3000多噸,不僅興旺了產業,而且帶動貧困戶、低收入戶脫貧致富。”
產業發展輻射帶動周邊6個鎮不少農戶種植菊花,今年全縣菊花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菊花栽植、采摘也成了當地勞動力務工增收的重要項目。全鎮6萬畝菊花,高峰時段每天采摘菊花需要15萬個勞動力,日工資在120元左右,為周邊群眾增加近2000萬元勞務收入。
在地方政府的正確引導和王老吉的市場帶動下,全鎮的菊花加工企業中都用上了微波殺青烘干技術,保證所有的洋馬菊花都是人工采摘、工廠化烘干,加工過程不需要任何添加劑,*菊花品相好、價格高。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生產以胎菊為主要原料的系列飲品,形成了洋馬菊花門類眾多的數十個產品,十幾個注冊商品和幾十項發明專利。去年新引進的婺源皇菊、金絲皇菊兩個優新茶用菊品種,采用一朵菊花一個小包裝,經濟效益是傳統杭白菊的10-15倍。
在藥材村一組孫成虎家采訪時,老孫滿臉喜悅地說:“不瞞你們說,我家前幾年是村里出名的貧困戶,那時孩子讀書錢都向親友借,得靠著民政、村委會救濟,這幾年我們以6畝土地加入亞大菊花合作社,按合作社和菊花技術專家指導要求,標準化種植管理、采摘、加工菊花,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種菊收入比前些年增加近一倍,現在我每年僅菊花就收入幾萬塊錢,脫貧幾年了。”
優化環境,實現融合發展
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是地方政府的首要問題,這離不開企業的產業帶動、就業造富;而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地方政府優越的營商環境。
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并留下來,洋馬鎮鎮政府一直堅持不懈地舉辦菊花節,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王老吉等許多客商也都是慕名前來觀賞菊花、參加菊花節,被當地環境資源吸引,他們的身份也從觀光客變成投資商,全鎮現有106家菊花加工企業中,有42家就是通過菊花節吸引過來的。
菊花是王老吉涼茶的重要原料之一,洋馬菊花的培育種植環境,王老吉內部評審一致通過原料基地的準入。作為原料基地的菊花供應端,全力助推打造洋馬菊花品牌,鎮里采取“蘇菊”道地藥材品牌共享,由菊花種植、加工和銷售大戶組成的江蘇省藥用白菊花協會,在菊花種植加工和銷售方面發揮了行業協會的牽頭引導作用,實行嚴格的質量準入,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統一使用洋馬菊花商標,保證消費者買到放心產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菊花銷售也向電子商務發展,去年全鎮涌現出1600多家以菊花等中藥材銷售為主的網店,藥材村成為全縣*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村。鹽城博文菊花制品有限公司以市場為導向開發菊花茶系列產品和藥用保健菊花枕,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平臺,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大中城市。
2017年全鎮網上銷售中藥材干品近7300噸,交易額近3.8億元。鎮黨委書記王國慶信心滿滿地說:“菊花產業是洋馬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我們全力打造王老吉涼茶原料基地,全力打造洋馬菊花品牌,并圍繞藥材產業、高效農業、休閑農業三大業態,主攻鶴鄉菊海現代農業園、稻鰍共作循環農業示范園、光伏休閑農業園、漁業精品示范園四個園區,形成沿海高等級公路現代農業示范帶、公交沿線特色經濟景觀帶、新洋港濱河生態風光帶三條特色農業旅游觀光風景帶,在王老吉等企業的帶動下,把洋馬鎮打造成江淮地區藥材名鎮、黃金海岸旅游重鎮和江蘇沿海工貿強鎮,以菊花產業的發展加快我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步伐。”
依托于現有的產業基礎,洋馬鎮為做響“觀九天鶴舞,賞十里菊香”的旅游品牌,在食住行游購娛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配備了游客接待中心、賓館、酒店、休閑中心、垂釣中心和中藥材博物館。游客除了觀光賞菊,還可以在菊花叢中垂釣、品茶,到農家樂洗藥浴、嘗藥膳,觀看民俗表演、感受中藥文化。如果有興趣,還可以走進花田,與藥農一起采摘菊花,感受一把“菊圣”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