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應向人藥看齊,從化學制藥走向生物制藥”“化工新材料、化學新產品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化工企業應該積極轉型發展”……7月2日,記者從長江經濟帶綠色化工走進農藥行業調研活動中了解到,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助推沿岸農藥化工企業轉型發展,中國工程院金涌院士等專家建議,我國農藥化工行業應加強科研引導,積極擁抱生物技術、微化工技術等前沿科技,實現綠色轉型。
截至2017年6月底,國內共有農藥企業2500多家,其中獲得工信部核準的企業有1709家,主要分布在長江經濟帶和東南海岸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認為,未來10年,我國農藥化工行業仍將以傳統產能過剩為主要特征,部分不重視技術創新和環保安全的中小企業將逐漸淘汰。
“不是不想轉型,而是不知道往哪轉、如何轉。”江蘇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林青道出了轉型中的迷茫,這代表許多企業的心聲。“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在發展傳統農藥產業的同時,多關注一些化工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市場空間,比如高鐵、汽車所用的新材料,每年至少220億市場份額。”白頤也為企業提出轉型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認為,目前80%的化學產品可用生物技術制造或替代,但是目前我國缺少一個強有力的生物農藥研發創新中心。未來全世界人口還將持續增加,但可以獲得的耕地資源在短期看很有限,農業即將邁入4.0時代。他建議要將農業、工業、信息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從化學農藥轉向生物農藥,把噴藥、施肥、土壤改良三位一體結合,在農藥使用量減量的同時確保糧食穩產,同時減少長江的環境負荷。
近年來,化工事故高發,能耗高、污染重、資源浪費、效率低等問題仍困擾著不少化工企業。金涌為此建議,應關注微化工技術的發展,目前單臺微化工設備的年產能已經可以達5萬噸/年,在粉體和磷酸等化工產業實現應用。一些微反應器、微混合器、微換熱器,小到可以放在手心中,整個工廠如桌面般大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