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發揮熱帶地區氣候優勢,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新時代熱帶農業發展要求。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熱帶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在新時代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簡稱“熱區”)光熱水資源豐富,作物種類繁多,地貌類型復雜,生態氣候多樣,是我國*能種植橡膠、香蕉、荔枝、芒果等熱帶作物的地區,是世界同緯度地區難得的綠洲寶地。我國熱區包括海南全部,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南部,貴州、四川南端的河谷地帶,以及湖南、西藏部分地區,共涉及9個省(自治區)263個縣36個民族(不含臺灣),土地面積48萬平方公里,為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等多個國家戰略交匯地帶。
自1986年國務院成立發展南亞熱帶作物指導小組、決定大規模開發熱區資源以來,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熱帶作物產業(簡稱“熱作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建成天然橡膠、荔枝、龍眼、香蕉、咖啡、澳洲堅果等20多個產業集群,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熱作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成為貧困熱區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在保障戰略資源安全、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時代對熱作產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理念,轉變熱作發展方式,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強做優熱作產業,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高效安全、綠色生態的熱作產業發展格局,助力熱區鄉村振興。
一是加強規劃與政策引導。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考慮熱區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堅持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方向,通過規劃引導優化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推動名特優新稀熱帶作物產業帶建設。研究完善熱作產業扶持政策,堅持綠色高效政策導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重點加強對熱作種質資源保護、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標準化生產示范和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建設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探索開展天然橡膠收入保險試點,提高熱作政策性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熱作金融服務、完善信貸支農措施。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有效整合熱作科技資源,引進、培養熱作科技領軍人物和骨干力量,建立跨區域跨單位協同創新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加大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豐產、優質、多抗、廣適優良品種。開展綠色生產技術體系聯合攻關,力爭在投入品減量增效、病蟲害綜合防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綠色保鮮貯運加工等關鍵實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完善熱作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熱作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
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完善熱作標準體系,加大標準宣貫力度、創新宣貫模式,加強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集成、示范和推廣,加快熱作產業全程標準化進程。加大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力度,推進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工作轉型升級,扎實建設一批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一二三產融合、帶動能力強的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不斷改進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立體栽培、種養結合等新模式,增加綠色優質熱作產品供給,提高熱作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四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依托熱作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現代熱作產業園建設。加強熱作優勢產區加工基地建設,著力改善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促進熱作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讓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熱區、留給農民。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和新鮮果品配送,健全熱作產品開發和營銷體系,發展“互聯網+”熱作農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大名優品牌打造力度,加快培育熱作公共品牌、龍頭企業品牌和名優產品品牌,提升品牌國內外影響力。拓展熱作多種功能,推進熱作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熱作新業態。
五是完善經營服務體系。推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熱作經營主體共同發展,探索靈活多樣的合作經營模式,發展熱作產業化聯合體,密切與農戶利益聯結。創新熱作農業公益性服務方式和機制,充分發揮熱作產業聯盟、協會和學會等服務主體的作用,加強在信息、技術、培訓、政策咨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引導。支持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在熱作科技研發、生產、加工、物流、貿易等領域齊頭并進、全產業鏈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培育國際化、寬領域的現代企業集團。
六是推進對外交流合作。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重大戰略機遇,加強熱作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引導支持熱作科教機構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加大引進國外新品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力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增強國際話語權。加強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等經貿合作的研究,不斷研究完善貿易政策,提高我國熱作產品競爭力。完善信息服務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擴大優勢熱作產品出口,進一步拓展熱作產業發展空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