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產業扶貧無疑是脫貧工作*具根本性和可持續性的措施之一。而兔產業是不少深度貧困地區行之有效的增收產業之一。為交流推廣各地家兔養殖脫貧致富經驗,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于近日舉辦“兔產業扶貧”研討會,特邀請來自政府機關、協會、企業、媒體的專家學者,與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的科學家共同研討兔產業扶貧問題。
據了解,由于兔產業“投資少、見效快,門檻低、易管理”,多年來在解決農村就業(特別是老人和婦女的就業)、實現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地區將養兔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選擇。在云貴川等地的深度貧困地區,多年來養兔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各地都出現了一些關于養兔脫貧致富的諺語,比如“一只兔、油鹽醋,十只兔、新衣褲,百只兔、娶媳婦,千只兔、進城住”。貴州省政府還編制了《貴州省長毛兔產業化扶貧規劃(2015~2020年)》(2015年編制),在全省范圍內將家兔養殖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自2011年起每年對近500個兔養殖戶(場)進行調研,覆蓋20多個省(市區)。2016年還集中體系全部崗位科學家和試驗站的力量,對除西藏、新疆和大興安嶺南麓以外的其他11個貧困連片區進行兔產業扶貧的專題調研,總結了各地的兔產業扶貧模式,分析了存在的問題。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從各地實踐、國家政策、農戶組織以及技術支撐等角度,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秦應和教授介紹了兔產業體系近年來產業扶貧的情況,肯定了貧困地區發展兔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可行性和取得的成效。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鞠榮華就兔產業體系在扶貧方面的具體工作進行了詳細匯報。總體來看,體系在全面推進各地兔產業扶貧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重點對貴州普安和山東蒙陰兩地兔產業扶貧實踐和模式進行了研究總結,形成了相關調研成果,具有指導作用。山東蒙陰形成了“政府引導,能人帶頭,流通配套,技術支持”的特色模式;貴州普安則形成了“政府引導,龍頭帶動,農戶參與,金融聯動,科技支撐,品牌立足”的發展思路。
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副司長郭建軍介紹了我國的貧困現狀及面臨的任務,他認為未來兩年我國扶貧工作任務重、挑戰大,不僅要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還要提高脫貧的質量。他認為,提高脫貧質量關鍵還是要發展產業,使農民的收入能夠可持續增長,實行開發式扶貧和保障式扶貧并重。他特別指出兔產業“短平快”的特點,很適合貧困地區的發展。但是兔產業扶貧也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必須首先解決銷售和市場問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