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安徽碭山“播種”互聯網經濟 讓農產品“紅”起來
安徽碭山“播種”互聯網經濟 讓農產品“紅”起來
農業網   時間:2018/7/10 13:25: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閱讀數:428

  安徽省碭山縣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鄉”之美譽。近兩年,碭山縣依托水果資源優勢和電商產業,走出了一條電商*扶貧之路。現共有電商平臺22家、電商企業1211家、農產品品牌1100多個,成為全國縣級農產品電商銷售的“領頭羊”。

  互聯網+為集體經濟創增收,老百姓“有事可做”

  果樹枝條還能廢物再利用?“之前這些修剪下來的枝條到處扔,影響環境和美觀,現在用來制作菌棒生產香菇,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 碭山縣振興社區*書記馬進介紹說。將原本隨處丟棄的果樹枝條加工成可以生長木耳、香菇的菌棒,并逐漸摸索出一條“食用菌基地+貧困戶”的碭山脫貧模式。

  據馬進介紹,振興社區香菇種植基地2017年4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28個食用菌大棚,共投放菌棒20多萬棒,“一個菌棒可產兩斤香菇,一共可產40萬斤香菇。” 鮮香菇除滿足本地市場外,還銷往周邊市場,干香菇也有了具有扶貧特色的品牌,通過電商平臺、微商等進行集中推廣銷售,為村集體增加收益20多萬元,提供2000余個就業崗位,對貧困戶優先錄用。

  李瑞允正在食用菌基地工作

  55歲的李瑞允是食用菌基地的員工,2011年由于腦中風臥床兩年,家境貧困成為政府重點幫扶的貧困戶,隨著慢慢調理,李瑞允從行動不便到現在已經能從事簡單的勞動,在食用菌基地的一年來,已經賺了近一萬塊,現在夫妻倆都在離家不遠的廠里務工,兒子今年考上了研究生,李瑞允家已在去年完成脫貧。

  “電商行業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李娟正通過手機銷售碭山水果。碭山縣宣傳部供圖

  碭山縣一個農家小院,28歲的李娟正躺在床上,用牙咬著觸控筆,通過手機在網上銷售碭山水果。

  癱瘓在床的李娟,是碭山縣貧困戶的“電商CEO”。“是互聯網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做電商讓我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李娟在網上銷售水果一年多來,掙了5萬多塊錢,不僅解決了自家賣水果難題,還幫助附近貧困戶銷售酥梨8萬余斤,注冊了自己的品牌,用自強自立鋪就了自己的脫貧之路。“勵志女孩”李娟,先后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2018年五四青年獎章”等多項榮譽。

  除此之外,李娟積極發揮著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碭山縣113名殘疾貧困戶走上電商創業之路。

  電商拉動農產品“走出去” 銷路村民不再愁

  碭山縣60個貧困村每村都有電商扶貧驛站,主要收購當地酥梨、黃桃等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據碭山縣高寨村電商扶貧驛站負責人介紹,電商扶貧驛站會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村民的農產品,村民有了“兜底”銷路,不用擔心受客觀因素影響農產品的銷路問題,2018年上半年交易額已達80萬元左右。

  碭山縣高寨村電商扶貧驛站

  碭山交通商貿物流園是皖北地區重要的“交運物流快遞中轉中心”,現對接了30余家水果加工企業及商貿銷售公司,物流運輸的保障更好地推動了當地農產品“走出去”。

  據介紹,目前碭山物流主要以當地果蔬農產品發貨為主,日發貨總量在3-4萬件,260噸左右。2017年底,物流園開始冷鏈技術項目建設,應用后將很大程度降低果蔬的損壞率,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例如像黃桃一類的保質期很短的農產品,現在基本只能發貨在兩日內抵達的范圍內,一但應用冷鏈技術,將大大延長果蔬的保鮮時間,也將擴大農產品銷售覆蓋范圍。

  碭山縣通過開展電商培訓,讓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結對子等方式,幫助有意愿、有能力的貧困戶做電商、當微商。目前,全縣有98家電商企業與2318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使4632人實現了穩定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m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