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萬畝茶園,1.42萬噸的總產量,14.1億元的產值,占到了全縣農業產值的六成之多;當地一半的農業人口、共有10萬多人直接參與到茶產業中去。同時,由茶葉生產所衍生出茶苗商、茶機商、采茶工中介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了2萬人……在浙江省松陽縣,這組數據濃縮著一片葉子對于山區小縣的特殊意義。
浙江是全國重點的產茶省,省內各產區之間競爭已白熱化,以茶葉加工和流通著稱的松陽縣,或許在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上,并非首屈一指;但記者發現,*近幾年,當地把安全、優質、綠色作為*要義,筑牢品牌發展基礎,在茶葉的質量安全監管上,確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投入品監管動真格,讓生產者“用對藥”
說到松陽茶葉,許多愛茶人士腦子里蹦出的*個形容詞,大概逃不過“噴香”“味濃”“性價比高”等。在松陽,香茶占到了總產量的八成以上,是一種在內銷市場,對大宗消費極具吸引力的優質綠茶。其條索細緊、色澤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爽,可以說是不少老茶客的心頭好。
盡管在浙江,由于人工和生產成本的陡增,不少茶區已經放棄采摘夏秋茶,但松陽一直堅持大眾化的消費路線,夏秋茶仍扮演著重要角色。眾所周知,夏秋時節往往是病蟲害的高峰期,意味著茶農必須使用農藥。隨著消費者日漸關注綠色化和品質化,如何抓茶葉的質量安全?松陽首先盯住了投入品的管控。一年多來,幾乎形成了“史上*嚴”的“管藥防線”。
2017年,松陽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各責任部門及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資經營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松陽縣農資經營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松陽縣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目標、分解任務,排查梳理問題與關鍵風險點,并及時整改。
以前,不少抽樣都是隨機挑選,又或者是主體送檢。現在,松陽縣改變思路,帶著問題去“挑刺兒”,專門突出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期,有速檢,有抽檢,還有專門針對茶葉風險評估的抽檢。對檢測不合格產品,松陽還進行了立案查處。記者了解到,去年,還真是動了真格,共立案查處29件,一家農藥經銷主體因藥購銷臺賬記錄不全和銷售禁用農藥,被吊銷農藥經營許可證,被列入食安金融聯合信用工程黑名單,這在全省尚屬首例。
松陽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規范化整治,全縣農資企業從11家整合到7家,門市部由244家整合到196家,首批創建農資經營示范店57家。查也好,打也罷,歸根到底,*后還是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此,松陽建立統一追溯體系,力爭實現數據的全方位對接。
據介紹,松陽的農資溯源一卡通平臺系統已完成前期的開發與創建工作,全縣農資經營批發商的系統安裝與測試結算都已完成,零售商的系統安裝與培訓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中。未來,在松陽境內,農資流通的數據將一網打盡,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可快速溯源查找。
茶園管護全方位,健身栽培“少用藥”
從供銷渠道入手,建立起農藥管理的長效機制,松陽解決之道是要用“好藥”;但到了實際生產中,*核心的問題還是如何科學用藥,這是重中之重,也是難點所在。在這方面,松陽的招數不斷:比如采取統防統治的手段,比如采取物理殺蟲等綠色防控技術;當地還抓牢新型主體搞示范,通過舉行技術培訓、圖文科普等方式,向更多茶農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術,效果十分顯著。
早在2012年,松陽即被列為全國茶葉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試點縣。在新興鎮大木山騎行茶園,這里建有5000畝的茶樹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核心示范基地2370畝,可輻射帶動周邊茶園2.3萬畝。
具體推廣哪些技術?這里門道有不少:在茶園里種櫻花、美國山核桃等樹種;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冬肥全部使用有機肥;每年2月下旬開始,根據茶芽大小不同,實行分批勤采,摘除帶有蚜蟲、茶尺蠖、斜紋夜蛾等蟲的芽頭;春茶結束后,在小綠葉蟬、茶橙癭螨為害*峰來臨之前,進行適時修剪;6月中旬進行適時中耕,11月進行合理除草,破壞小綠葉蟬等害蟲的越冬場所……這些叫做生態控制。
除此之外,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防治方式在這里也得到大力推廣:比如應用太陽能殺蟲燈、信息素誘捕器,這叫做理化誘控;推廣對害蟲天敵殺傷力小的生物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以及生物農藥,既保護利用蜘蛛、寄生蜂、瓢蟲、草蛉等天敵資源,又能有效防治病蟲害,這叫做生物防治;利用茶葉在吸收一些外源的活性分子后,來激活或誘導植物產生相關活性物質,來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同時也能讓植物適應各種極端的氣候環境的災害,這叫做免疫誘控。
效果如何?從一組數據便可直接感受:通過開展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很大程度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全縣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去年,對35批次干茶檢測66種農藥,結果顯示全部合格;在示范區,化學農藥減少31%,茶葉病蟲害天敵蜘蛛數量比常規防治區的蜘蛛數量增長了30%以上。
追溯管理不斷鏈,產銷全程查得清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之所以比較難管,*的原因就在于鏈條長,涉及環節眾多,稍有不慎,就容易留下安全隱患。*近幾年,許多地方都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溯源系統建設,而這件事,松陽縣早在2011年便著手,并在全國率先推出專門定制的IC卡——“茶葉溯源卡”。
隨著溯源卡的進一步使用,松陽縣在質量安全層面的探索逐漸深入;伴隨不斷出現新的需求、新的問題,加以改進和提升。2016年松陽推出了專門針對茶農使用的“茶青溯源卡”;去年,松陽建成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縣;今年,又推出農資購銷“一卡通”,將茶農、茶廠、茶商與短信、交易卡、網絡平臺有機結合,實現從購藥、種植,到加工、經營的全產業鏈可追溯。
一位茶農告訴記者,小小一張卡,功能有不少。像*早推出的“茶葉溯源卡”,完整記錄并留存相關茶葉交易流程,一旦發生茶葉質量問題,可通過系統追溯完整的來源和去向,另外還有交易資金的快捷結算,也是茶葉進出市場的憑證,有效攔截了源頭不清的茶葉;而針對茶農環節的“茶青溯源卡”,從之前單一的市場交易環節溯源,向收購茶青環節前伸,除了質量追溯功能,還多了產業造血功能,可為茶農提供各類金融優惠產品。僅去年,“茶產業鏈貸款”就累計放款超過1.4億元。
在全縣平臺上,松陽則依托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完成125家規模以上農業生產主體追溯體系建設,實現責任追究到主體的管控機制。如今,像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數據、巡查記錄、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上市日期等信息,全在這個信息庫里。在產品上市前,還必須粘貼追溯二維碼,從省、市、縣,再到鄉鎮,所有信息都實現了對接和動態管理。
截至目前,松陽已累計辦理“茶葉溯源卡”IC卡1.2萬余張,開通“茶青溯源卡”5000張;2017年,IC卡刷卡交易量達26萬筆,刷卡交易額突破25億。值得關注的是,松陽的這一經驗還被推廣至全省。今年,省政府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列入民生實事,85個涉農縣(市、區)有望全面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