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多,山東省萊西市水集街道產芝村的興芝農家小院內,作為老板兼主廚的王世安正忙碌著準備菜品。“今天有兩家青島市區過來的老客戶訂桌,水庫魚和散養雞是每次必點,提前配菜,不耽誤他們吃飯的時間。”統一粉刷的白墻黛瓦,庭院房屋中擺幾張方桌,簡單質樸的就餐環境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農家小院的日營業額達千元左右。除了自己經營的農家樂,王世安還與村里合作社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將土地交給村集體統一管理,在外打工十多年的他,怎么也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
和王世安一樣,很多人都沒想到產芝村會在近幾年有如此大的變化。以前因靠近水源地,既不能發展工業,也不能發展畜牧業,群眾世代靠種糧為主的產芝村,村集體收入不到三萬元。但2014年以來,隨著萊西市大沽河治理、世界休體大會等重大項目開展,產芝村黨支部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依托當地優越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發展起了鄉村旅游。
2014年4月份在村東投資建設的“開心農場”一期,是產芝村*早開發的鄉村旅游項目。“當時考慮到發動群眾發展鄉村旅游需要一個逐步的認識過程,村黨支部便發動黨員帶頭,拿出自己的土地種起了鄉村旅游‘試驗田’。”據產芝村黨支部書記王延強介紹,“開心農場”一期共流轉了15名黨員干部的25畝土地,建成后不到3個月就被180名城區市民租賃,年收入達18萬元,比以往單純種糧多收入16萬元。
農場租賃的開發,讓產芝人嘗到了甜頭。在多次組織人員外出學習考察后,村黨支部決定擴建“開心農場”二期,發展大規模溫室采摘。為方便土地流轉,2015年1月,產芝村成立“青島產芝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與村民簽訂流轉合同。“雖然村民在農場一期租賃的過程中看到了收益,但真正將自己的土地交給合作社管理,不少人心里還是打起‘退堂鼓’。”為了給村民吃上“定心丸”,王延強組織村“兩委”成員分成3個小組為村民做思想工作。“二期農場規劃建設40畝土地,涉及到27戶村民,‘兩委’成員分頭行動,挨家挨戶去做工作,有時一家需要去四五趟才能說通,可沒少坐‘冷板凳’。”回想起來當時動員村民進行土地流轉的情景,王延強依舊歷歷在目。*終村“兩委”成員用半個多月時間以一畝地一千元的價格簽訂了27份土地流轉合同。
隨著“開心農場”二期六個高溫大棚的建設成功,鄉村采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也吸引了不少承包大棚的農戶。2016年,產芝村接待游客3.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38.9萬元,大棚租賃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2017年,在轉變種植方式上看到前景的王延強,又打起了村西300畝承包地的主意。通過積極爭取,此前二三十塊錢一畝租給村民的薄地搖身一變成為400元一畝租給專業公司發展瓜果種植的“聚寶盆”,*一項便為村集體增收十余萬元,村民們紛紛為村“兩委”的決策豎起了大拇指。
有了農場租賃、大棚采摘等旅游項目,還不足以支撐村莊發展起特色鄉村游。為了打造產芝特色,村黨支部通過申請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生態補償等項目資金對村莊“面子”進行改造。產芝村以村南北中心大街為界,分為古村落和現代村落。古村落分布著土坯草房、青磚小瓦房等傳統建筑,進士故居、王氏家廟等人文景點以及千年大龍槐、風水谷等自然景觀,村黨支部除了大力實施村莊硬化、綠化、美化工程外,更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遺存,建起了萊西市產芝村博物館,在為游客提供特色景點的同時,也為村民留住了鄉愁。
“我們在對村莊進行改造時,以與合作社簽訂合同、承諾三年后分紅的方式,流轉了四十套村民房屋。打造了包括泥塑館、博物館、老作坊、農家樂等在內的旅游景點和特色民宿。現在產芝村不僅成為游客體驗鄉村生活、民俗旅游的重要景點,也成為青島市兒童夏令營吃住在農家等活動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相信,吃住游一體的旅游模式,很快便會在產芝村實現。”王延強說,今后村莊旅游將逐步與專業運營公司合作,打造更科學的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村莊特色,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一條農旅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讓產芝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做給群眾看、指導群眾干,讓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實現了從“袖手看”到“拍手贊”“動手干”的華麗轉變。截至目前,產芝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達到了600畝,入社群眾130多人,從業人員160人。2017年,產芝村村集體收入由以前的不到3萬元增長至22.7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015年的9000余元增長至2017年的13000余元。鄉村旅游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在家門口增收,正逐步成為產芝村的支柱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