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霞是十二連城鄉董三堯村村民,從2015年開始把自家十幾畝土地流轉到內蒙古漫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水稻后,她就能騰出時間來一門心思搞副業,農忙時還能給公司打工,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過得*比*好。
“土地流轉給農企,有租金有勞務費,閑時還可自己搞養殖賣錢,挺好的。”賀霞說,自這家農企進來后,農民們和企業的利益就鏈接在一起,十二連城堿地稻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不僅讓種植業形成了大產業,而且還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發展,為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十二連城鄉是準旗的農業之鄉,緊鄰黃河,素有塞上“魚米之鄉”的美稱,是準旗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農村人口密集區。為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實現鄉村振興,近年來,準旗因地制宜,引進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利益鏈接、政策支持、資金保障等系列舉措,鼓勵支持農戶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轉等多種形式與農企聯結合作,讓企業與農民、合作社與社員實現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據了解,目前,準旗已成立了如準露山野菜加工專業合作社、漫瀚水稻種植合作社等36個合作組織,形成了入股分紅型、服務協作型、銷售帶動型、集體反哺型、村企結對型、龍頭帶動型、掛靠幫帶型、村村連理型、眾籌帶動型9種利益聯結方式。
“現在,我們把農戶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利益鏈接,結成利益共同體,不僅形成了萬余畝鹽堿稻從種植、管理、收獲、儲藏、加工、流通、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而且使十二連城鹽堿稻真正成為撬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內蒙古漫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萬寬說,經過測算,僅僅水稻種植這塊兒,十二連城鄉及周邊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就可獲得公司地租收益150萬元、勞務收入200余萬元,農耕機械租用金300余萬元,平均每戶年增收5000到10000元。
談起土地流轉和農企聯結,準旗十二連城鄉東不拉村什大股社村民周貴其這兩年*有獲得感:“自家100多畝土地從2017年就*性流轉給了漫瀚水稻種植合作社,3年共5萬多租金已經到賬;農忙時開拖拉機給合作社打工,每年掙萬數塊錢,除此之外,家里的養殖還能賺錢。”
“農戶作為生產主體,優勢在于種植養殖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而企業的優勢在于懂經營、善管理。農戶只要按照公司的標準進行作業,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對產品進行統一收購、包裝和銷售,實現農企雙方互利雙贏。”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公司發展了,農民們富裕了,十二連城真是個好地方,黃河岸邊稻花香……”展望未來,張萬寬很自信。他說,當前,乘著國家鄉村振興的東風,公司的目標不僅是把鹽堿稻產業化,還要通過舉辦土地眾籌、產品眾籌等活動,與當地農民簽訂種植養殖合作協議,將準旗當地特產堿地大米、小雜糧和本地豬牛羊雞肉等農產品,統一搭乘“互聯網快車”,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及全國各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