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桂林龍勝:深山里的扶貧合作社鋪出貧困戶致富路(圖)
桂林龍勝:深山里的扶貧合作社鋪出貧困戶致富路(圖)
農業網   時間:2018/7/11 13:46:00  來源:桂林日報  閱讀數:417

脫貧攻堅

  為迎接自治區成立60周年,更全面地展示桂林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桂林市委宣傳部精心組織策劃開展了“砥礪奮進60載 媒體走基層看發展”主題采訪活動。從7月初開始,中國新聞社、廣西電臺、廣西日報、廣西電視臺等國家和自治區駐桂林新聞媒體,中國網、網易網、騰訊網等網絡媒體,桂林日報社、桂林電視臺、桂林電臺等市屬新聞媒體分5組深入桂林縣區和村屯,把筆端、鏡頭、話筒對準基層干部群眾,聚焦改革開放40年、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在脫貧攻堅、生態農業、美麗鄉村、民族團結、重大項目建設、民生工程、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從今日起,本報開辟專欄刊發此次主題采訪活動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桂林各族干部群眾推進富民興桂事業的生動實踐和精神風貌。

  7月4日清晨,在群山環繞中的龍勝各族自治縣瓢里鎮上塘村升騰起了夏日薄霧,預示著一個好天氣的到來。這里山多地少,當地居民祖祖輩輩靠山吃山。村民梁代宣也是如此。看準了今天的好天氣,梁代宣早早就約上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來到自己去年剛擴種的8.4畝羅漢果園里,抓緊時間給羅漢果點花。

  這兩位特殊客人對梁代宣來說意義重大:“一個教技術,一個保價收購,有他們在,給我脫貧上了雙保險。”梁代宣口中的“雙保險”,一個是瓢里鎮扶貧農業產業專責組農業助理龍善佐,一個是龍勝各族自治縣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惠梅。

  “你看啊,用這個花的柱頭直接去點花,有彈性、不傷花,比你用筆去點要好得多咧。”在龍善佐手把手的指導下,梁代宣認真學習著。

  “老梁啊,我看今年苗子的長勢蠻好,估計大果多,價格也會上來。”楊惠梅在果園里一番認真觀察后說的話,給梁代宣吃下一顆“定心丸”,干勁更足。

  “以前像老黃牛犁田一樣,只會埋頭干,不懂市場不懂技術。”梁代宣說,現在有合作社的保價收銷和技術員的專業指導,心里更有底,大家都想著搭上瓢里鎮扶貧合作社帶領貧困戶抱團發展的快車,“多種多收快脫貧”。

  看著梁代宣認真求上進的眼神,楊惠梅很欣慰。在她看來,在龍勝大山里,通過扶貧合作社鋪出一條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一路走來并不容易。通過合作社凝聚人心,讓貧困戶抱團發展,是龍勝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條重要經驗。

  2008年楊惠梅等6人成立的龍勝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經營茶籽油、羅漢果、柑桔為主,集回收、加工、銷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經濟組織。2016年,合作社加入了當地脫貧攻堅的工作,通過合作社的平臺吸納瓢里鎮的貧困戶,帶領他們逐步脫貧。

  “一開始,這些貧困戶對羅漢果種植一無所知,種出來的果實又小又不漂亮。”楊惠梅回憶。為了讓貧困戶掌握種植技術,合作社自己掏錢付車費,把貧困種植戶從各個村里接到合作社,統一由專業技術人員給他們作培訓和種植技術指導。

  “從果苗到技術培訓,再到如何使用生態肥料,我們都毫無保留地教會每一個人。對于貧困戶按照要求種植的羅漢果,我們保價收購。這樣一來,既提高羅漢果的質量,又增加貧困戶的收入。”楊惠梅說,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施肥和種植,種出來的果甜度好、糖度高,貧困戶又得到了合作社實惠收購價格的保證,更有信心擴大種植,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如今每年羅漢果都增收。

  梁代宣一開始只種植了100株羅漢果。隨著產量的增加,梁代宣越來越有信心:2017年,他種植羅漢果5.5畝;2018年,他種植800多株羅漢果,面積達8.4畝。“預計今年收入會達到五六萬。”梁代宣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已脫貧。

  除了帶動貧困戶種植羅漢果,合作社還將業務進行了細化,針對不同貧困戶的情況制定脫貧方案,全方位吸納貧困戶,為無法下地耕作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貧困戶梁彥堂被吸納到合作社上班,專職負責羅漢果烘焙;貧困戶韋獻春在合作社負責選果洗果;貧困戶粟連鳳在合作社上班近3年,為家里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目前,龍勝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員有207個,帶動農戶78戶,貧困戶65戶。“今年我們的目標是要讓這65戶貧困戶全部都脫貧。”楊惠梅對此很有信心。

  在龍勝,像這樣民間組織自發加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合作社,在每個鄉鎮都有至少一家。散落在各個鄉鎮的合作社,就像一顆顆火種,點燃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帶領貧苦戶把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脫貧攻堅是*的民生工程,也是*的發展機遇。在龍勝,為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自治縣黨委、政府壓實責任,在組織保障、資金投入、隊伍整合、機制健全、氛圍營造等方面下大功夫,打出產業扶貧、旅游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精神扶貧、文化扶貧、黨建扶貧等“組合拳”;在民間,各合作社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主動加入到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用心扶貧,實現共贏發展。

  “我們不拘于山區發展的局限,反而真正靠山吃山、善用當地資源稟賦,人心齊,聚力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越來越好、旅游越來越旺、貧困人口越來越少、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的縣域發展路子。”龍勝各族自治縣相關負責人說。據統計,僅2016、2017年兩年,全縣共實現2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減貧2585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0.05%下降到3.63%,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666元上升到10572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