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江蘇徐州:耕耘在新時代的“希望田野”(圖)
江蘇徐州:耕耘在新時代的“希望田野”(圖)
農業網   時間:2018/7/12 8:54: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閱讀數:411

鄉村振興

  *近,江蘇徐州市委出臺多項文件,提出實施現代農業提質、鄉風文明建設等“八大工程”,推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鄉村人才振興等“十項行動”,鄉村振興路線圖更加清晰可見。

  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充分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科學統籌、系統推進,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闖富民路,鄉村成了“聚寶盆”。

  去年底,徐州農業又捧回一塊金字招牌——被國家農業部等八部委正式命名為“*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然而,在農業總產值、林木覆蓋率、水果產量等多項指標均領跑江蘇的背后,徐州農業還存在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鏈不長、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硬傷”。徐州貧困農戶和人口均占到全省四分之一,實現269個經濟薄弱村和68.2萬低收入人口脫貧目標任務依然艱巨。

  鄉村振興,如何破題?徐州農工辦主任蘇偉說,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鄉村振興不能脫離“農業”這個根本。當前徐州正傾力打造19個效益明顯、示范帶動強的產業集群、加工集群、市場集群,推動優勢產業與優勢要素的集聚。今年,現代農業產業重要示范帶工程投資達34.9億元,農業農村重點工程投資達93.7億元。

  位于銅山區呂梁山的馬集村,曾是省級經濟薄弱村。如今守著3000畝杏園,村民們一邊線上線下賣農產品,一邊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每畝地收益七八千元。“三月賞花、五月摘杏、十月賞秋”,高峰期要接待30多萬游客,“一個摘杏節,杏就賣得光光啦!”村支書盧興村很自豪。

  鄉村振興必須改變農村長期“失血”“貧血”狀態,讓城市的各類優質資源流向農村。40歲的沛縣胡樓村村民徐宗海,是遠近聞名的創業“能人”,在外闖蕩多年,這兩年回村承包起木耳、食用菌大棚,一年凈收入30多萬元,還帶著十多個村民發家致富。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如今,徐州各個村鎮都在因地制宜探索致富新路。2017年,全市年收入70萬元以上行政村達373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5.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7元,增幅連續8年高于城鎮居民。

  鑄鄉村魂,農民活出精氣神。

  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大巧若拙的農業景觀;從鄉愁濃郁的節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耕讀傳家、父嚴子孝的傳家祖訓,到鄰里守望、親誠厚禮的鄉風民俗,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印記。

  在徐州,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文化尋根,留住“鄉愁”。豐縣城南18公里處,古時黃河決口后形成了長28.5公里的大沙河。近年來,這里的人們深挖大沙河文化資源,建古鎮,搞旅游,建立大沙河精神紀念館。透過一張張照片,人們仿佛看到大沙河人民當年百折不撓的生活勞動場景,更加體悟到“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爭創*”大沙河精神的深層意蘊。在青磚灰瓦的古鎮中穿行,人們仿佛穿過時光隧道,回到夢里老家。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享譽全國的馬莊村,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時充分肯定了村子的精神文明建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精神面貌怎么樣。

  馬莊人有不一樣的精氣神。這里的村民農忙打工之余還會參加農民樂團、民俗表演團的演出,自編自演自唱各種文藝節目,“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樂團副團長李紅俠10年前就是沖著馬莊的快樂生活,非要從外鄉嫁過來。她笑著說:“別的村子都羨慕我們,說馬莊人心齊,活得有滋味。這就是長年的文化活動,改變了村民的素養氣質。”

  當前,徐州上下正在深入總結并推廣馬莊經驗,突出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實施“十大工程”,著力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搭連心橋,“三治”激活向善心。

  鄉村振興離不開現代鄉村治理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豐縣梁寨鎮黨委書記王磊是老百姓眼里的“溜達書記”。他說:“鄉村治理,難在如何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老百姓信任感,激發向上向善心。”2013年5月,梁寨獨創“走村串戶”工作法,以“一張連心卡、一輛流動車、一個日記本、一個信息網”為載體,探索出“鎮干部、村干部、黨員、鄉賢、梁寨好人”五位一體的鄉村治理架構。如今,這個曾經落后貧窮、上訪戶較多的鄉鎮,儼然成了蘇北的“小江南”,不僅風景秀美,更因民風淳樸向善、干群關系融洽和諧而廣為人羨。

  鎮婦聯主任李玉貞從*次上門入戶被老百姓當做賣保險的往外推,到如今“老遠見到就喊你”,她感覺“黨組織的力量又回來了”。而基層黨組織的強大,帶來讓人驚喜的變化——村民自愿捐款改造建設淵子湖;社會企業、熱心人士主動籌建“教育資金”,獎勵村里考上大學的家庭;300多名“大老執”活躍在村鎮,對村里的婚喪嫁娶等大事定規矩、守底線……

  “可別小看這個文明榜,它是村民道德展示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家每戶的言行舉止,就連村民娶媳嫁女都要到這里來探探‘老底’呢!”站在銅山區潘樓村廣場約50米長的“十星級文明墻”面前,村支書張衍剛不無自豪。村里還評選“好婆婆”“好兒媳”“好少年”等,“大家都覺得能得獎是一件特光榮的事兒。”

  徐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被總書記肯定的馬莊“一強三帶工作法”,到梁寨“走村串戶”法、潘樓“十星級評比法”,基層黨組織始終注重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并結合時代特色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鄉村之美,美在殷實富足、田園秀麗,美在守望相助。新時代新鄉村,徐州,鄉村振興的步伐鏗鏘有力,全面小康的美景撲面而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