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電商助力新疆優質農產品“走四方”
電商助力新疆優質農產品“走四方”
農業網   時間:2018/7/12 10:34:00  來源:新疆經濟報  閱讀數:420

  近日,英吉沙的色買提杏、精河的枸杞、特克斯的杏、吐魯番的哈密瓜、青河的沙棘在天貓聚劃算上正式開售,而且48小時就能送到內地顧客手中。這些新疆優質的特色新鮮瓜果一下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

  這場名為“尋味新疆——多兩小時日照,多出30%的甜”活動上線三天,實現五大產區主打的五個商品累計銷售22萬件,其它貨品累計銷售50萬件,銷售總金額突破5000萬元。帶動新疆15個縣域(其中4個貧困縣)產品銷售,促成間接渠道銷售額8000萬元以上,帶動20個以上專業合作社、實體生產企業,扶持品牌商、網商、創業群體50家以上。

  電商的介入,使新疆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如插上了隱形的翅膀,飛向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規模化銷售、運輸、品牌建設等曾經一度困擾新疆農產品“走出去”的問題,正在一點點攻破,銷量和知名度的提升更是讓農民喜笑顏開。

  新疆優質的新鮮瓜果因味甜、個大、營養成分高而被內地消費者所追捧,也正是因為這些優勢,新疆特色農產品的運輸成了關鍵,如何保證這些優質的產品能色、香、味不變地送到內地消費者手里成為急需攻克的難題。

  7月4日開啟的“尋味新疆”線上銷售活動中,英吉沙的色買提杏和精河的鮮枸杞是*上線。

  英吉沙的色買提杏因其皮薄細軟、極其嬌弱,不耐存放,經不住“路途顛簸”,存在難以運輸的問題,因而色買提杏又被稱為“瓷美人”。當然,這也成為影響銷量的主要障礙之一。

  “沒有專業的運輸方法,遠距離的消費者就吃不到可口的杏子,我們也沒法打開更多的市場。”英吉沙縣副縣長吐遜江·肉孜說。

  為了幫助杏農解決運輸和銷售的問題,今年英吉沙縣嘗試以政府企業聯合推動的模式,*啟動了線上銷售。“我們聯合多家企業與農民對接,線上下單,線下將運輸環節交到專業企業手上,確保產品品質,延長銷售距離,拓寬銷售市場,為杏農爭取到更多實惠。”吐遜江·肉孜說。此次“尋味新疆”活動中,色買提杏經過嚴格的專業化采摘后裝車送到烏魯木齊市中轉,然后再送到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陜西生鮮產地倉,全程實現無縫冷鏈,確保產品的新鮮度,讓內地消費者*快兩天內就能嘗到來自新疆原產地的優質杏子。

  新疆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后,如何借助“互聯網”把新疆“瓜果之鄉”的美譽轉化為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成為另一個關鍵點。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庫車的小白杏……地名加當地的特產早已成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商品名,很多消費者對于新疆瓜果的印象也都停留在“個大”、“味甜”,但這些統稱并不能成為“走出去”叫得響的品牌。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近年來,各地政府、企業、果農利用“互聯網”狠抓品牌建設,如今糖度、果徑、果重等成了人們認識新疆特色瓜果的新概念。那些“穿”新疆農產品外包裝,產品不達標的次品,在品質高度統一的新疆品牌面前,將逐漸失去競爭力。

  作為全面負責新疆果業集團“全國線上電子商務銷售系統”的新疆果業大唐絲路商務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線上新疆農產品“品牌”價值。從阿克蘇的“18度甜蘋果”到吐魯番的“西州蜜17號”“西州蜜25號”哈密瓜,該公司借互聯網發力,整合全疆縣域資源,深度挖掘新疆縣域特色,精選“一縣一品”,打造了新疆“原產地”農產品名片,解決了新疆特色農產品上行問題。

  自治區商務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處副處長趙旭說,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新疆將通過“互聯網+”建立以品牌化引領的新型生產體系和供應鏈體系,讓農民成為品牌創建的參與者和利益分享者,真正實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讓廣大農民感受互聯網時代的變化,促進思維方式的轉變,激勵更多農民用行動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y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