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為合作社插上創新的翅膀
為合作社插上創新的翅膀
農業網   時間:2018/7/13 8:42: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10

  近日,在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東牛村的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的土地內,植保機正噴灑滅草劑,播種機正忙碌地播種谷子,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天亮合作社不斷探索創新土地規模經營模式,通過技術種植、土地托管和流轉、科學管理等一系列探索,讓傳統合作社發展綻放異彩,目前經營耕地1.3萬余畝,涉及農戶3000余戶,每畝每年增收200元-2000元,帶動農戶增收585萬余元。

  用好“鐵牛”助力耕種

  記者走進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院落兩側各類現代化農業機械一字排開。“這是玉米深松全層施肥精播機,它集機械深松、免耕播種、多層施肥等多道工序于一身,種植的玉米抗倒伏、長勢旺、產量也高。”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說,在2013年他購買了玉米深松全層施肥精播機這種先進的農業機械,大大提高了效率;2016年又購買了中農博遠籽粒聯合收割機,收割速度又快效率又高,讓種植收獲等繁重的農活更加輕松省事兒。

  趙軍海是土生土長的欒城區東牛村人,1987年,他被中科院欒城185試驗站(現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欒城試驗站”)聘為果樹技術員,成了一名合同工。但趙軍海的理想并不只此,他從小就與土地結緣,跟隨父母沒少下過地。2000年4月,掌握了一定農業生產技術的趙軍海回到東牛村,重新成為農民,當上了農藝師,用自己掌握的農業生產技術幫助鄉親們生產致富。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許多村莊成為只剩老人、兒童留守的“空心村”,“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成了難題。趙軍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在2012年3月6日,注冊成立了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70余戶農民抱團闖市場。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是解決了“地誰來種”的問題,經營沒有盈利點,怎么種好地,怎么實現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等困難隨之而來。

  趙軍海帶領社員深入開展市場調研,探索解決“怎么種地”的問題。從成立以來,合作社陸續購置高效植保機械和節水噴灌機械等各類農業機械,培養農機操作人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了“種地不跟耬,澆地不拿锨,噴藥不進田”的現代農業模式。截止到目前,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業機械60余臺套,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

  “我現在在合作社工作,干活模式和以前可不一樣了。現在都是操作農機就干完活了,澆地不用拿锨、噴藥不用進田、種地也不用跟耬,輕輕松松就把農活干完了。”東牛村村民楊建國在天亮合作社打工,對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豎著大拇指稱贊。

  “這些年,我們合作社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問題,在農村實現了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這些都要靠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幫助。”指著院子里的各類新型農機,趙軍海對記者說,“有了這些‘鐵牛’,我們農業生產的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念好特色種植“致富經”

  在合作社倉庫內,趙軍海滿面笑容地向我們展示剛剛收獲的紫小麥,“在第七屆北京現代種業博覽會有機生態專區內,我們種植的紫小麥作為河北省*一家功能性產品參賽,并被河北省有機農產品協會評為優質農產品。”

  趙軍海所說的紫小麥,就是紫優5號彩麥,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歷時10年培育的優良稀有品種,具有“來自野生、非轉基因”的特性,富含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其富含的花青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談起紫小麥,趙軍海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紫小麥講究自然種植,追求的是免藥、減肥、少水的綠色模式。紫小麥雖然畝產和普通小麥畝產差不多,但是它的市場價格卻是普通小麥的4倍。前幾年我們種植的紫小麥,加工成了面粉,供不應求。”

  趙軍海告訴記者,在正常管理情況下,紫小麥的效益是普通小麥的4倍。紫小麥種植成本低、質量高,給廣大種植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紫小麥做成的面條、水餃、麥片等食品,同樣帶有本品種自然生成的紫色,銷路很好。一袋5公斤的普通面粉售價為20元左右,而同樣重量的一袋紫優5號全麥粉售價卻達80元!

  今年,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000多畝的紫優5號彩麥。趙軍海說,合作社正在拓寬銷售渠道,準備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實體店”,將社員生產的綠色農產品銷得更遠、更好,尋求更大的發展。

  當好土地托管“地保姆”

  記者跟隨趙軍海來到東牛村東的一塊田地內,一臺播種機正在剛收了小麥的地里播種谷子。“這是我們村牛秀剛家的地,現在地里干活的都是我們合作社的人。”趙軍海在地頭指著播種機說道。

  今年40多歲的牛秀剛,目前在周邊忙著干裝修,生意很是紅火,家里的4畝多地就顧不上耕種了。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他就把地全都托管給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前過麥收,就要停下手里的活回來收、種,地里收不了多少還耽誤掙錢。現在從種到收都不用管,糧食收了也是直接由合作社銷售,我就再也不用守著幾畝地轉了。”牛秀剛對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政策由衷感激!

  據趙軍海介紹,目前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了周邊26個村的1.1萬余畝耕地,合作社為托管的農戶提供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農戶只需要每畝每年交780元托管費就能當“甩手掌柜”,種子、化肥、農藥、種植、管理、收割,甚至出售都不用自己管,合作社實行技術、農資、耕種、管理、收獲和銷售“六統一”。趙軍海介紹說:“土地托管就像孩子上托兒所,農民的地只要交給合作社就不用操心了。”

  土地托管后收益如何?趙軍海算了一筆賬:每畝地全托費用是780元,包含小麥、玉米兩季的種子及肥料,以及土地深耕、旋耕和播種、農藥和除草劑、澆水、收割等“一條龍”服務,市場價需要1158元,農戶每畝地可節省378元。

  合作社的收益在哪里?趙軍海介紹說,合作社采取集約化管理,全程機械化生產,提高了耕種管理效率,可以大幅度減少成本。另外,種子、農藥均是廠家直接供應的方式,減少了中間環節,比農民自己買要便宜很多。目前,天亮合作社與國內眾多知名的農業生產資料制造商合作,廣西田園、中農博遠、農哈哈、長城農藥等長期為合作社提供技術及產品研發支持。

  探索“黃金定律股份分紅”

  在東牛村村民趙增錄的核桃地前,幾名合作社工人正在清除樹上的病枝,趙增錄一邊跟著工人干活,一邊對記者介紹說:“我家四畝半核桃地今年初入股到軍海的合作社里了,按照‘黃金定律股份分紅’簽了合同,跟合作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趙增錄提到的“黃金定律股份分紅”,是趙軍海反復測算出的一種新型入股分紅模式,趙軍海介紹說,合作社近年來將土地流轉模式轉變為土地托管后,實現了穩定收入,農民也能穩定獲利,但部分村民對土地托管也有詬病。

  土地流轉讓農民有了穩定收入,但是合作社風險太大,土地托管也有部分農民不滿意,那么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讓雙方都能接受,把農民和合作社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趙軍海經過深入思考,推出了“黃金定律股份分紅”模式。

  “‘黃金定律股份分紅’的意思就是農戶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負責經營管理,扣除成本后,盈利部分合作社和農戶按照‘黃金比例’進行分紅,就是合作社得‘0.618’,農戶得到‘0.382’。”趙軍海詳細介紹到,“盈利后是按照這個比例分紅,當然如果遇到天災等導致虧損,合作社和農民也按照這個比例共同承擔,這樣合作社和農戶就真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了。”

  截至目前,天亮合作社已經與趙增錄等兩戶核桃種植戶簽訂了合同,進行“黃金定律股份分紅”模式的試驗,趙增錄也對這個模式十分期待:“這個模式對合作社和農戶都有利,合作社盡心盡力地經營土地,農戶也能打消顧慮。今年12月份我就能*分紅,到分紅的時候就能看出這個模式的優越性了!”

  欒城區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面對日益老齡化的農村種地群體,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土地托管、‘黃金定律股份分紅’模式破解了‘誰來種地、地如何種’的農業困局,是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趨勢之一。下一步我們將統一協調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