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河北省吳橋縣科學技術協會對接山東滕州,在鐵城鎮孫連粉村、曹洼鄉石東村、東宋門鄉王溫村試種的近2000畝馬鈴薯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可達3500公斤。
“今年我種了60多畝土豆,經過技術員全程指導,產量比往年高出兩三成,品相還好,訂單種植不愁銷路,每畝純收入可達2000元。”談到今年的豐收,該縣鐵城鎮孫連粉村的示范區種植戶劉國新樂得合不攏嘴。
收獲豐收
由于吳橋地處黑龍港低平原區,是典型的旱、澇、瀝、堿多發地區,面對嚴重的地下水超采現實,近年來,這個縣不斷創新推廣節水技術,積極調整種植結構。自2009年開始,吳橋士學糧棉專業合作社開始試點種植馬鈴薯。“訂單種植馬鈴薯無銷售之憂,在多年的嘗試中,我們發現馬鈴薯既易種植,又能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每畝收入比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糧食作物可高出2到3倍。”合作社負責人蔡士學介紹。
今年初,吳橋縣科協組織人員多次到山東滕州馬鈴薯種植基地,從選種選苗、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對接學習,結合吳橋縣實際土質、氣候,選取口感好、薯相優、綜合抗病能力強的“荷蘭十五”在三個種植示范區推廣。經營管理方面,參照在山東推廣了20多年的滕州“節水高產”馬鈴薯種植模式,改變原有寬壟種植為單壟單行,采用增加灌溉次數的節水灌溉,同時通過薯秧控制水分蒸發。針對示范戶的疑問,多次邀請山東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技術培訓,實行從種到收全程指導。
冀魯兩地人員調研
該縣科協主席李書訊介紹,馬鈴薯示范種植區在推廣山東滕州節水高產種植模式的同時,采用訂單種植方式,由示范區種植戶和滕州種植基地簽訂保底銷售合同,種植戶既可選擇按照市場價進行銷售,也可按合同約定價格回售給滕州種植基地,實現“旱澇保收”,讓種植戶吃了定心丸。下一步,縣科協將逐步擴大示范區規模,并在全縣推廣這一種植技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