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山東:小麥產量產值收益和成本呈“三減一增”態勢
山東:小麥產量產值收益和成本呈“三減一增”態勢
農業網   時間:2018/7/13 11:27:00  來源:中國發展網  閱讀數:414

  近日,山東省淄博市三夏麥收全面結束,全市收獲小麥150萬畝,其中機械化收割148.8萬畝,機收率達99.2%,實現了顆粒歸倉,夏玉米機播171.4萬畝。淄博市物價局對桓臺縣索鎮鎮、唐山鎮、新城鎮3個規模戶、6個一般戶小麥種植成本及收益情況調查看,同比呈現“三減一增”態勢,即小麥畝產量、產值、收益減少,成本增加。

  一、全市小麥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受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用地等因素影響,今年我市小麥種植面積由上年的153.7萬畝下降到今年的150萬畝,同比下降2.4%,各區縣播種面積普遍小幅下降。受干旱等因素影響,今年山旱田小麥減產明顯。預計小麥單產456.3公斤/畝,同比減少4公斤,下降0.9個百分點;總產量68.5萬噸,同比減少2.3萬噸,下降3.3%,呈穩中略減態勢。

  二、農調戶產量、產值及收益減少

  產量下降。調查資料顯示,今年桓臺縣9農調戶小麥畝產量為平均483.3公斤,較上年569.4公斤減86.1公斤,減產15.1%。減產的主要因素是受天氣影響:一是秋冬春天連旱,小麥凍害偏重,造成畝麥穗數降低;二是生長期遭遇倒春寒天氣使得穗粒數降低。三是5月中旬強降雨和6月上旬干熱風天氣,造成小麥倒伏,加上土壤中水分較多,影響根系正常呼吸,導致小麥早衰,影響了小麥灌漿,進一步影響了粒重,據專家測算僅這項因素,即影響小麥平均減產10%以上。

  產值、收益減少。今年新小麥預計平均出售價格為每50公斤115.72元,較上年的121.16元減5.44元,減4.5%。主產品產值由上年的每畝1379.66元下降到今年的1118.49元,減值18.9%。今年每畝小麥凈利潤為19.79元,較上年的411.66元下降377.98元,降幅95.2%;現金收益本年為402.83元,較上年的833.58元下降51.7%。小麥畝產量減少和平均銷售價格下跌是本年產值、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據調查,目前我市市場監測顯示,陳小麥市場價格在2.32元/公斤左右,新小麥收購價格為2.26元/公斤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元/公斤左右。預計后期價格能小幅上漲。

  三、生產總成本增加

  從調查的情況看,化肥等農資費用的增加助長了小麥種植總成本的增加。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同比增加6.8個百分點。其中:成本中每畝種子費、化肥費、農藥費同比分別上漲11.8%、14.2%、31.1%;另外,排灌費、工具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保險同比分別增加13.5%、127.9%、31.1%、20%。由于桓臺縣小麥土地流轉率高,為了提高調查的*度,今年的調查增加了3戶規模種植,同時減少了3戶一般戶種植,規模種植機械化程度高,集約經營,人工成本低;綜合平均攤薄人工成本,同比降低12.7%。規模戶機械作業收費便宜使得調查戶機械作業費同比下降5.3%。今年小麥生產總成本每畝1116.81元,上年為988.1元,同比增加128.71元,增13%。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當前的小麥市場價格不穩定,部分已售新麥價格還低于國家規定的糧食保護價,勢必導致農民“惜糧待售 ”。隨著新麥的存儲指標達標后,預計小麥價格后市看漲。建議:

  進一步加強信息引導力度,適應市場需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信息發布和引導,向農民發布快、準、新的價格信息和市場信息,使農民正確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避免農民盲目舍取,引導農民規避市場風險。

推廣測土施肥、配方施肥,注重改善用肥結構,大力提倡和推廣施用農家肥,著力改良土壤質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應增加對農業的財政支持,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增強科技對糧食生產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對種糧農民收入的直接補貼制度,以農資的補貼及市場監管制度為中心,建立種糧農民收入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種植業保險業務,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