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高新區以*扶貧、*脫貧為根本,強化“輸血”與“造血”功能,將農業產業扶貧列為扶貧攻堅的主要內容,調研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大力支持“一村一業”發展,建立了產業發展與貧困戶的利益鏈接機制,發揮農業產業*扶貧效果,確保貧困群眾與全區人民一同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合湖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位于合湖村新屋組,總投資10萬元(其中高新區農村工作部幫扶5萬元),主要種植平菇,可安排就業2000人次,由貧困戶劉遠音負責生產、管理。該基地面積2畝,年育平菇2萬菌棒,年效益可達5萬元,貧困戶每年收益可達5000元,每戶每年增加紅利200元,2017年已向每戶貧困戶發放紅利41.6元。
像劉遠音這樣,通過前期的技術與管理培訓,在既享受到產業扶貧帶來的實際收益與分紅的過程中,又參與到產業的發展與管理中去。在強化造血功能的同時,*化地提高貧困戶的收益,使更多的貧困戶開始從中受益。
“扶貧基地的建立,使我不僅干勁更足了,對生活也越來越充滿了希望。”劉遠音的心聲代表了大多數貧困戶。
高新區在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像合湖村一樣采取“公司+貧困戶”或是“公司+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的貧困村越來越多。
今年是新余高新區天意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第五年,在參與扶貧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益。該合作社靈活扶貧方式,多管齊下,助力貧困戶創效增收。一是缺乏勞力的貧困戶通過將自己的承包地租賃給合作社,每年每畝的租賃金是500元,有6戶貧困戶從中獲得了近萬元的租金收入;二是吸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每戶每年可從合作社的經營中分得上萬元的收入;三是為貧困人口提供臨時的就業機會,常年在該合作社務工的人員有70多人,這其中有貧困人口25人,這些貧困人口每年可從中得到2000元以上的勞務收入。
通過天意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產業的帶動能力,其產生的社會效應在扶貧幫扶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幫助貧困戶?如何提高貧困戶的收益?該區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制定全區農業產業*扶貧規劃,將水稻、生豬養殖、水果、商品蔬菜、中藥材以及黑斑蛙養殖等特色農產品種養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通過打通貧困戶與產業發展的聯結渠道,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自主經營,同時鼓勵和引導條件較差的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土地出租、資金投入、提供勞力等級形式從農業產業發展中獲得現金收入。
水西鎮發揮中藥材、果業產業的種植優勢,貧困戶每年從中得到的收入總額達190萬元;馬洪辦事處的黑斑蛙養殖,直接帶動全辦事處扶貧對象211戶596人,解決貧困戶就業人員11人,2017貧困戶分紅18萬元;城東辦事處則依托地處工業園區的優勢,組織貧困戶參與到農產品加工業經營活動中去,該辦事處潭塘村委組織本村貧困戶入股江西娘子軍糧油工貿有限公司,每戶年分紅2500元。
如何更好地擴大扶貧工作成效?該區突出抓好農業*扶貧攻堅,提高貧困戶參與農業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戶收益。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扶持,全區有農民合作社213家、家庭農場118個、種養大戶102戶、涉農企業78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一村一品”,讓貧困戶自動進入本村特色農產品發展的行列,在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壯大中獲取收入。如橋上的香蔥、珍田的芋頭、五星的蔬菜秧苗等這些產業,均為本村貧困戶獲得了較穩定的收入。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該區新增高產油茶500畝,總面積達2.7萬畝;新增蔬菜面積200畝,全區蔬菜預計總產達2.3萬噸;新增果園面積3700畝,全區果園面積*突破3萬畝;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000畝,新增青蛙養殖380畝等。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時常縈繞在每個扶貧干部的心間。453戶、1200人,這是高新區已脫貧的戶數和人口,這其中有121戶、323名貧困人口通過農業產業脫貧,該區農業產業扶貧已初見成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