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漁業援疆援藏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部署,通過項目支持、技術人才交流等方式,積極組織實施漁業援疆援藏和省內*扶貧工作。
漁業援疆主要工作
一是簽署對口援疆協議。2014年與新疆水產局簽訂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對口援助新疆漁業協議書》,約定從“無償提供適合新疆養殖的優質魚苗、蝦苗,發展養殖生產”“人員交流”“技術培訓”“組織專家到新疆指導南美白對蝦養殖”“開展水生動物防疫方面的技術援助”等方面援助新疆漁業發展。
二是加強人才交流與培養。2012年以來,與新疆漁業主管部門多次進行人員交流和參觀學習。2012年,廳領導帶隊,專程到新疆水產基地調研考察。2013年,新疆水產局組織水產管理干部和企業代表20多人到我廳繁育中心參觀并引進了20萬尾“廣特超”羅非魚到新疆養殖。2015年、2017年,省廳先后派出兩批次技術人員8人到新疆指導幫助當地集裝箱循環水養殖工作。
三是無償提供優質水產種苗。2014年,按照新疆水產局的請求,省廳組織茂名市金陽養殖公司等企業無償提供了兩批南美白對蝦苗種給新疆養殖,數量1050萬尾;省廳還協助新疆水產研究所引進全雄性羅氏沼蝦苗20萬尾進行試養。
漁業援藏主要工作
為做好漁業援藏工作,省廳組織有關單位和企業到西藏林芝地區開展集裝箱循環水養殖試驗,協助建設集裝箱循環水養殖基地。目前,集裝箱養殖魚類生長良好,利潤每斤達到13元,一套集裝箱(3個箱)養殖可獲得利潤約9萬元,經濟效益明顯。
集裝箱養殖試驗獲得成功,得到廣東省、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肯定。2017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馬興瑞帶領省黨政代表團視察了該集裝箱循環水養殖試驗基地,充分肯定了養殖試驗成果。
省內漁業扶貧情況
廳黨組高度重視,制定工作方案。根據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省廳于2016年制定了《推進我省漁業*扶貧*脫貧三年攻堅工作方案》,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確立雷州市海角村為廳對口幫扶點,每年安排人員進行駐點幫扶;同時,加大對其他貧困漁村漁民的扶貧力度,確保按期完成貧困漁村人口全部脫貧目標。
摸清貧困底數,確保數據*。按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相對貧困人口占村戶籍人口5%以上的標準,省廳會同省扶貧辦派出工作組深入各地市對漁民漁村貧困情況進行摸底,確立了430個貧困漁業村,共23670個貧困戶、61809人,并全部納入廣東省*脫貧攻堅行動計劃。
發揮產業優勢,做到*扶貧。針對相對貧困的粵東西北地區,省廳重點在品牌培育、技術指導、疫病防控、漁港建設、漁民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等方面給予支持。
一是開展品牌培育。組織開展“一月一品牌”活動,推動貧困市縣開展稻田養魚、品牌創建和推廣等活動。
二是開展技術指導,強化疫病防控。每年都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對重點養殖區的養殖戶開展養殖技術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培訓,建立了2000畝安全用藥示范區。
三是加強漁港建設。繼續加快建設15個*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重點支持貧困地區(湛江企水鎮、汕尾碣石鎮、河源東源縣)漁港升級改造。2015年底,安排11億元建設13個現代漁港和區域性避風錨地,其中示范性漁港單個投入在2億元以上(湛江硇洲港、陽江閘坡港)。
四是推進漁民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省廳對漁民減船轉產進行配套補助,在中央補助標準5000元/千瓦的基礎上分年度分別增加3000元、2000元、1000元。截至2018年3月,全省完成減船數2342艘、約15.6萬千瓦,更新改造漁船2349艘。
五是做好對口扶貧村脫貧工作。2016年以來,省廳向對口扶貧的海角村累計下撥扶貧資金約3200萬元,其中農業農村部2000萬元,主要用于漁港設施改造、漁村環境整治、生產生活設施升級、漁村產業扶持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