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蜜蜂授粉 櫻桃更甜
蜜蜂授粉 櫻桃更甜
農業網   時間:2018/7/17 8:28: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11

  近日,走進我國大櫻桃主產區之一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櫻桃園內大部分露地櫻桃都采收結束,偶爾幾株晚熟品種還掛著紅潤的果實。問起今年的收入,石河鎮望峪村黨支部書記蔡德寬笑著說:“自從開展蜜蜂授粉后,櫻桃樹坐果率明顯增加,櫻桃產量不敢說增加了多少,但是品質明顯有提升,收益高了不少。”

  蜜蜂授粉比人工授粉更均勻,作物產量更高、口感更好

  蜜蜂授粉,對山海關區的果農來說已經不算新鮮事兒了。這里的大櫻桃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量2萬噸,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但是這幾年,蔡德寬發現,櫻桃產量是提高了,品質卻沒有相應提升,導致果農收入也提不上來。

  誰也沒想到,大自然中*常見的小蜜蜂,給果農帶來增收的希望。

  “蜜蜂是世界公認的*理想的授粉昆蟲,它會自動選擇*時機授粉,比人工授粉更均勻、不損傷花朵,因此作物產量更高、果形更周正、口感風味更好。”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張禮生介紹,蜜蜂授粉不僅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也更低。

  2015年起,秦皇島市承接實施了農業農村部“大櫻桃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示范項目”,并在山海關區建立了應用示范區。

  “剛開始我們還半信半疑的,但等櫻桃成熟后,把蜜蜂授粉的跟普通的一對比,發現商品果率高出不少,大家才服氣。”蔡德寬說,今年他種的大棚櫻桃*售價達到每斤180元,露地櫻桃也賣到10多元一斤,賺了個盆滿缽滿。

  占明大櫻桃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張勝告訴記者:“蜜蜂授粉提升了品質,櫻桃口感酸甜適中,果汁濃郁。合作社的80畝櫻桃還沒成熟,就已經被省內外客戶預訂一空了。”

  蜜蜂授粉讓果農切實嘗到了增收的甜頭。據統計,秦皇島市櫻桃蜜蜂授粉區平均畝產3300斤,商品果率90%,效益大幅提高,每畝比過去增收約3000元,帶動山海關農戶增收達3萬元以上。今年,全市共設置14個放蜂點,蜜蜂授粉覆蓋面積2萬畝,輻射帶動7000多戶農戶。

  山海關區是全國的一個縮影。自2014年農業農村部集成示范推廣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增產技術以來,全國已有15個省近20種作物應用了蜜蜂授粉技術,建立試驗示范區近60個,示范面積累計達1000多萬畝,增產幅度10%—40%,油菜等大田作物平均每畝增收300元左右,草莓、番茄等經濟作物平均每畝增收3000—5000元,取得了增產、提質、增效、減藥、安全的顯著效果。

  蜜蜂對農藥更敏感,促進生產方式向綠色轉變

  秦皇島市農業局局長夏溢更看重的,是蜜蜂授粉帶來的綠色生產方式。

  “蜜蜂對農藥的敏感度比人還高,50%以上的殺蟲劑對蜜蜂來說都是劇毒或高毒,因此采用蜜蜂授粉就意味著基本上不能打殺蟲藥。” 秦皇島市植保站站長董立新說,從這個角度來說,小蜜蜂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員”。

  那么,對于櫻桃樹的病蟲害如何防控?

  在蔡德寬的櫻桃園里,每棵樹上都掛著一個開著幾個圓孔的紫色紙袋,“這是南京新安中綠公司專門研發的‘斑翅果蠅誘劑袋’,能散發出果蠅喜歡的氣味,吸引它們進入袋中,可管用了!現在我種的100多畝櫻桃,農藥用量減少了50%,再也沒鬧過果蠅。”蔡德寬高興地說。

  殺蟲燈、性誘、食誘、天敵昆蟲、生物防治……綠色防控技術越用越多,改變了農民依賴化學農藥的傳統思維,生產過程更“綠色”,并且帶動了其他作物的化學農藥減量。夏溢介紹,秦皇島市綠色防控面積擴大到85萬畝, 2017年全市農藥使用量減少275噸,連續3年實現了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將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通過采用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有效控制了農作物病蟲危害,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趙中華告訴記者,示范區試驗示范表明,通過綠色防控,化學農藥使用次數減少2—3次,使用量減少30%以上。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但養蜂業仍主要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而在世界養蜂發達國家,普遍以養蜂授粉為主、取蜜為輔。在這些國家,相對于蜜蜂授粉作物增產貢獻而言,蜂產品收入只占到很小的部分。目前,我國的蜜蜂授粉盡管取得不少成效,但要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還有技術模式、推廣機制等問題亟待解決。

  趙中華表示,針對保護利用蜜蜂授粉應用技術研究較為薄弱的現狀,要進一步強化技術模式集成,發揮植保體系專家和蜜蜂產業體系專家作用,組建蜜蜂授粉、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團隊,開展聯合攻關,明確適宜授粉蜂種、放蜂數量、蜂群擺放布局等技術指標。張禮生則建議,目前還應加速普及蜜蜂授粉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擴大試驗示范規模,提高農民認識水平,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加大政府投入引導,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m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