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我們湖南農大基地的半畝地科研玉米被偷摘了,損失上千萬。”近日,這樣的爆料在網絡瘋傳。是否是科研玉米被“偷摘”?學生報警后怎么處理?7月10日,記者從湖南農業大學和當地政府了解到,被“偷摘”的玉米其實是湖南農業大學師生用作科研競賽的實驗用品,部分村民因不懂其科研價值隨手“順”走,涉事村民被當地派出所教育懲戒,7月9日,當地已經成立專業巡防隊巡護基地,防止科研用途的農作物被再次“偷摘”。
焦點一:價值上千萬玉米被“偷”?
事實:損失100余根,不能簡單用錢來衡量
事情7月7日發生在湖南省瀏陽市沿溪鎮湖南農業大學的種植基地內。根據湖南農業大學瀏陽實習基地的師生反映,7月7日,基地附近食堂的師傅看到一些人進入實驗農田,疑似采摘了玉米,便打電話通知了相關老師與學生。等學生趕到現場后,幾個村民背起玉米聞訊就跑,其中一個年齡大的老人行動較慢被學生叫住,因雙方語言交流困難,學生便報警求助。
一些網絡媒體稱此次被偷盜*嚴重的是剛獲審批的新品種玉米,10幾天后將要收獲的兩畝玉米地被偷了半畝,而且這半畝幾乎一根棒子都沒留下。”
記者從湖南農業大學宣傳部了解到,瀏陽基地占地面積約80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農作物,用于學校師生科研。據該校宣傳部部長劉啟定介紹,在瀏陽沿溪鎮基地進行教學實習、科研實踐的學生共有221名,對學農的學生來說“田地就是學生的課堂”,因此他們一般要在基地堅守幾個月。被偷摘的玉米的確是用來科研實驗的夏季玉米,前階段科研實習和實踐做得很好,但沒想到玉米被“偷摘”,加上玉米生產有季節性,當季無法彌補,因此不可避免地給學生的科學試驗、老師的科學研究帶來影響,導致無法按正常計劃完成,可心說師生心血都白費了。
對于網傳半畝地玉米都被偷摘,損失上千萬?劉啟定坦承,7月9日,學校組織專人趕到基地和當地政府、學生進行溝通,重點在于一方面安撫學生情緒、另一方面建議當地政府做好基地保護工作。被“偷摘”的玉米是科研素材,不可能像兩三元/斤的普通玉米那樣簡單。
沿溪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歐陽山告訴記者,被所謂“偷摘”的玉米面積的確涉及半畝地,但實際掰走的玉米只有100余根。相對于往年種植玉米用作教學實踐而言,這些被掰的玉米今年作為科學實驗,應當價值更重,但是否價值上千萬,當地政府不好評判。當地警方進行了調查,認為如果沒有確鑿的科研價值依據,只能依據玉米的市場價來計算損失。
湖南農業大學玉米生產專家、農學院教授羅紅兵認為,被“偷摘”的玉米既然是科研所用,其價值無法用具體的錢來進行估量。
焦點二:個別學生因科研玉米被摘難畢業?
事實:調整畢業論文項目,加強宣傳保護
羅紅兵向記者介紹,此次被“偷摘”玉米受影響*的是一個大三班級,班上所有學生都以此作為科技競賽項目,班上還有一個學生將玉米科研試驗項目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現在科研玉米被“偷摘”了,論文自然難以按原來設定時間完成,因而,這名同學非常焦急。
一位湯姓學生說,涉及畢業設計的玉米樣本雖然沒有被拿光,但實驗數據已不完整,至于會不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畢業,還需該學生與學院導師以及學校做進一步溝通。
對于學生反映的問題,湖南農業大學校、院領導都非常重視。劉啟定說,學生所在的農學院對涉及學生的科研競賽項目成績會通盤考慮,對個別學生的科研論文也會做好后續安排。羅紅兵說,對于這名因玉米“偷摘”而影響畢業論文的學生,學院將改變其畢業課題、調整項目內容,可以讓其參與今年秋季玉米的科研論文實驗中來,只是將多花1倍心血來完成畢業論文,相信這名學生能順利畢業。
除了此次對學生的科學試驗、教師的科研教學產生影響外,湖南農業大學師生*關心的還是今后有關科研農作物重要性的宣傳和保護。
歐陽山說,此次“順”走玉米的4個村民都是老年人,其中年齡*的80多歲,因為嘴饞貪小便宜“偷摘”了玉米,主要是這些村民無意識,不知道這些玉米是科研農作物,不是有目的蓄意偷摘。劉啟定同樣認為,這些村民純屬無知而“偷摘”科研玉米,所以也建議人性化處理。因此,這些村民在被當地派出所依法傳喚調查后被從輕教育懲戒。
因為社會對科研宣傳和法制宣傳不夠,造成科研農作物常遭采摘。2016年,湖南農學院在實驗基地所種的油菜花遭到游客采摘。“一株好的玉米、優良油菜的培育,會花費科研團隊數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如果中途被任意采摘,那就前功盡棄。”劉啟定認為,這些科研作物一旦成功完成試驗,就極有可能產生新的更有競爭力的品種,那么市場價值則不菲。“偷摘了一株科研玉米,可能就‘盜’走了一個來之不易的攻關成果。”在羅紅兵看來,這些學生剛參與科研試驗,如果因為村民任意采摘這些外因導致沒有科研成績,學生就會非常沮喪,影響他們參與科研實踐的信心,這對培育年輕一代農業科研工作者十分不利。
為了杜絕此類事件發生,瀏陽當地強化推進科研宣傳和法制宣傳的普及。事發后,當地政府立即組織宣講隊進村入戶進行宣講,并成立專業巡防隊巡視、防護科研基地,盡*努力尊重和保護師生科研成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