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林學會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期間發布《中國櫟類經營技術指南》。這是我國首部用于指導櫟類經營的技術指導性書籍。
中國林學會秘書長陳幸良在發布會上介紹稱,我國是全球櫟屬植物分布中心之一,全國櫟類占森林資源總面積和天然林總蓄積的約10%,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省份。櫟類林經營的好壞直接關乎我國整體森林資源質量的提高。因此,櫟類經營將是我國天然次生林經營的風向標。
櫟類樹種既是珍貴用材和經濟林樹種,也是生態林營造的優選樹種,更是風景園林建設的主要觀賞樹種。櫟屬類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闊葉落葉林的重要組成樹種。我國大部分的櫟類天然次生林屬于矮林,低質低效,處于退化狀態。大部分省份的櫟類林每公頃蓄積在70立方米以下,而德國橡樹每公頃蓄積量達300立方米。櫟類林質量低下,不僅會嚴重影響整個櫟類分布區域的森林質量和森林資源,也會影響區域森林生態功能的發揮。大力加強櫟類林的保護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生產力,在當前和今后均顯得十分迫切。
為推進對櫟類及櫟類經營的重視,引領中國櫟類經營的科學健康發展,中國林學會自2015年開始,聯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中心發起“天然林區櫟類經營項目”。3年來,項目引進德國、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的櫟類*專家,到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河南、陜西、山西等10余個省開展櫟類及櫟類經營調研和指導,總結了國際國內的相關經驗。
中國林學會組織相關專家一起撰寫的《中國櫟類經營技術指南》,填補了中國櫟類經營技術指南(標準)的空白。該《指南》經全國從事櫟類科研教學和生產的專家多次研討修改,通過了社會團體標準審定會評審,并將在生產實際中進一步修改完善。
櫟類生長習性特殊,具有很強的萌生性和光敏感性,櫟類經營必須進行科學的經營類型劃分。《指南》包括了3種櫟類經營技術方法(方向),即落葉櫟類天然次生林經營技術指南、北方櫟類結構化森林經營技術指南及櫟類天然林近自然經營技術指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