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山徽州區楊村鄉山口村積極探索創新產業*幫扶模式,選準受益面大、有市場的特色產業,開展“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滴灌,真正讓產業扶貧*到戶,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脫貧。
山口村地處徽州區北部、楊村鄉東部,是省級貧困村,全村有農戶493戶1574人,轄5個自然村,9個村民組。“山口村耕地少,只有180畝,林地多,過去剩余勞動力多以外出勞務經濟為主,所以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2014年時不足5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70戶149人。”7月12日,記者在山口村采訪時,村黨總支*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方平介紹說。
自2014年扶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以來,山口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山區特色資源,采取長短期相結合,突出造血功能,全力打造以茶葉為主導,香榧、油茶等為輔的多種特色產業模式,逐步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發展產業實現穩定脫貧。同時,將所有貧困戶按所屬地理位置、貧困屬性和貧困成因進行細化分類,*施策,變“輸血”為“造血”,共安排產業到戶項目10余個,到戶資金30余萬元,助力貧困戶發展產業。
“2016年,我們引進了新的香榧品種,建設村集體產業扶貧香榧苗圃基地,并按照‘公司+貧困戶’模式進行分成,確保貧困戶不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平告訴記者。
同時,村里還依托致富帶頭人鮑國財的桃源農林開發公司技術優勢,購買了2100株2+3香榧幼苗免費發放給村里有種植意愿的貧困戶,帶動40多農戶、14戶貧困戶走上致富道路;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區林業局的資源優勢,發展貧困戶種植油茶200畝;與區浪漫紅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向有養殖意愿的貧困戶無償派送皖南花豬(悠悠豬)苗,并簽訂回購合同,幫助貧困戶增收。
“現在我家里不僅有茶葉,還有油茶、香榧和花豬,收入挺不錯。這幾天我還在村里的茶園步道工地干活,*也能掙不少錢。”69歲的村民周愛琴對記者說。因為兒子智力殘疾、老伴體弱多病,周愛琴一家2014年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這幾年的*幫扶,周愛琴一家去年收入超過2萬元,順利脫貧。
5年*脫貧路,山口村實現了產業多元化發展。據統計,2017年,山口村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的達2.4萬元,*脫貧成效明顯;村集體經濟達到92.37萬元,其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7.75萬元,順利完成村出列戶脫貧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