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藥產業,曾經不少人都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但是近些年來,我國中藥產業發展迅速,從認知到熟悉,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身體調理方面開始選擇中藥。但隨著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快,其市場標準方面的問題也逐漸增多。據了解,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劑水平等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痛點。多位業內專家建議,產品質量是根本立足點,用不穩定的藥材生產出高質量產品,需要依靠科技創新。
從中藥制造到中藥“智”造
在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的實際情況下,如何有效提升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制劑水平?科技水平的創新可以說是需要,甚至必要的手段。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中藥工業總產值達9000億元,約占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3,并帶動形成約2.5萬億元規模的中藥大健康產業。但是,我國中醫藥現代化依然處于初級階段。中醫藥理論先進但技術層面相對落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尤其是在中藥生產制造領域,工藝較為粗糙,質控水平低下。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看來,中藥和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是中藥產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張伯禮表示,20多年來,中醫藥現代化戰略推動了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交會融合,不僅豐富和揭示了中醫藥的科學內涵,也推動了中藥產業快速發展,產生了重大社會經濟效益,要整體推動中藥產業提質增效發展,就需要搭乘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快車,大力推進中藥智能制造。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古老的中醫藥行業要敞開胸懷擁抱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
據了解,近幾年來,不少業內專家都開始展開利用信息技術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的討論,聯想集團副總裁、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田日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對于中醫藥行業而言,數據智能化的核心價值是通過深度學習等技術,對原材料開展智能化檢測分析,對生產過程和療效開展關聯性分析,以優化生產過程,從而提升產品質量。目前,在石化等行業成功應用的相關技術將有助于推動中醫藥的智能制造。
還有專家直言不諱,中醫藥融合互聯網是大趨勢。把幾千年來先祖們留下的寶貴經驗理解好、分析好、運用好,通過互聯網信息化建設,提高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采集、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等方面的能力。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廣泛開展中醫健康教育,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推動百姓看中醫、信中醫、愛中醫成為熱潮。
據悉,互聯網行動計劃為互聯網與包括醫療、教育、物流、金融等在內的傳統行業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吹響了全國上下向“互聯網+”進軍的號角。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要傳承保基礎,堅持守住中醫魂,更要注重創新謀發展。“互聯網+”全面助力中醫藥飛起來,將在中醫傳承、中醫診療、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中藥知識傳播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注重“查漏補缺”
眾所周知,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藥現代化戰略自1996年實施以來,中藥產值連年攀升,大品種戰略也因此取得了成功。
張伯禮表示,在我國,目前中藥年產值過10億元的品種有51個,過5億元的品種有81個。可以說市場規模十分龐大。
但是,不得不接受的一個尷尬現實是,以藥品身份進入國際醫藥市場的中藥還很少。相反,在中國游客海外采購榜單中,日本生產的“漢方藥”卻占有很大比例。“這種現象折射出了我國中藥質量、科技內涵和用戶體驗等方面的短板。解決國內中藥行業痛點的關鍵,一靠智能化生產,二靠人才培養,從軟硬件兩個層面提升中藥產品質量。”張伯禮說。
中藥成分和作用機理復雜,因而實現其智能化生產也更難。康緣藥業董事長蕭偉說,*難的是對生產過程中大量數據的分析處理,“在復方藥中實現幾個成分的智能制造控制意義不大,要實現對幾十個成分的控制,以及生產全過程中它們的互相作用,同時還要兼顧均一性,難度非同小可。如何將數據變成信息,將信息變成智慧,是行業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天士力集團總裁閆希軍同樣認為,中藥材的質量控制、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劑水平的提高均是中藥智造未來要解決的核心課題。
神農藥業副總經理黃穗明告訴記者,在國際市場,植物藥提取一直是日本和美國的強項,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中成藥提純技術寥寥無幾。西方有很多國家不認同中藥合法地位,導致中藥只能以食品或食品補充劑的身份進入國外市場。他們就有提供原料出口的經歷。神農藥業總經理王靜宇也表示,在我國,類似他們這樣具有高附加值的中成藥產品,能走出去的可謂鳳毛麟角。
如何解決?加強科技投入以及標準化生產。
江蘇綠領空間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軍告訴記者,早在一年前,他們就布局了全國九個中藥材道地產區,進行標準化生產。同時上線的綠金在線,也是在打造中藥材貿易平臺,并用電子商務為中藥材產業鏈企業提供金融、信息、資源等商業服務。“我們是通過國內的訂單或國際訂單,和國內國際的一個標準進行一種對接,這樣就會給這個園區的企業,或周邊企業產生一個示范作用,來解決源頭問題。”張文軍認為,中藥材行業發展不標準化,不規模化,不產業化,它跟資本就是脫節的,所以要營造一個體系,把中藥材這個行業跟金融資本對接起來,這樣行業才可能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國際化。
張文軍還透露,針對于中藥出口國外的技術壁壘,他們正與美國天然藥物聯盟的人員積極合作,專注于美國、歐洲天然產品認證。大力推進與國際認證體系與國內標準研究應用后,將會全速提升中國中醫藥出口效率。
人才培養亟待加強
俗話說的好,新世紀*需要的是人才。
中藥行業也不例外。中藥行業想要進步升級,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而科技的進步,更是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張伯禮坦言,未來重要行業必須聚焦智慧制藥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科研創新、管理創新等,通過人工智能、高新制造等多行業跨界整合,開展中藥先進制藥與信息化融合示范研究,建立中藥數字制藥、智能制藥的示范化生產線、車間、工廠;通過產學研用結合,推動中藥智能制造的標準化建設,建立中藥數字化車間集成標準和基于大數據的中藥制藥質量控制標準;以中藥智能制造行動推動中藥生產企業之間的互看、互學、互比,打造行業標桿企業,提升行業制造水平。同時,打通高校與企業優質資源,建立產教融合的智能制藥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是中藥智造行動的一大重點任務。”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工程學院教授李正說,中藥智造十年行動計劃將面向智能制藥的工程人才培養,結合高校與企業資源,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基地。以新工科建設推動新時代先進制藥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同時,以*研修班、學術推廣會議等多種形式建立企業人才培訓機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藥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分析,目前中醫藥行業面臨的*問題是人才的匱乏。統計顯示,全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2萬人,中醫類別大約占有5%至10%,大約27萬,實際臨床一線的估計15萬不到。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醫藥法的實施,人才的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中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戰略布局的迅速推進,人才短缺就顯得更為嚴重。
這種情況下,想要讓中藥行業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不少專家提議,創建國際中醫藥大學或許是個很好的選擇。大學成立之后,培養出*的中醫醫生,致力于技術、產品的研發,*終提高中醫藥的治療水平,促進中醫醫學教育模式現代性與傳統性、全球性與本土性的有機結合,推動中國中醫藥的海外傳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