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來到常州笙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應英正在打印各個批次農產品的溯源二維碼。“這個季節,正是番茄、玉米、青菜、茄子等成熟的季節,每一批采收上來的農產品,在上市前我們都會打印兩種二維碼貼在產品包裝上。一種是反映農產品基本信息的外部追溯碼,另一種是體現所有種植過程的內部追溯碼。消費者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追溯信息。”應英說。
首批同時實現外部和內部追溯
記者從常州市農委了解到,常州市已有100家農企實現了外部追溯,20家農企實現了內部追溯。而笙綠更是今年6月首批成功試點同時實現外部和內部追溯的企業。
“如果說外部追溯是企業具備了出具農產品合格證能力的話,那么內部追溯就是具備了對自己農產品深度追溯能力。”應英說。
農產品入庫時,追溯碼自動生成
應英介紹道,要實現內部追溯,就必須完成種植過程的全部錄入。應英登錄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系統,輸入企業的賬號密碼進入“我的農場”版塊,“這里面有個歷史生產記錄,里面記錄了每個日期、每批產品的詳細生產過程,輸入時間段我們便可以查詢。”應英指著系統里一批A1棚的小番茄說道,“這批小番茄從3月1日整地開始,后續的播種、施肥、植保、檢測、采收,甚至是用了什么牌子的生物制劑、用量多少,都要寫得清清楚楚。”
應英說,生產全程記錄完以后,就要填寫農產品入庫記錄。“這時候,系統就會自動生成追溯碼,每一批產品對應*的一個編碼。等到打印的時候,直接選取相應的批次點打印就會生成相應二維碼。”
“為了區分內部和外部追溯,我們特意用了兩臺電腦、兩臺打印機。”英應說,“外部追溯就簡單得多了,點擊進入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系統,選取某個地塊或大棚,再點開具管理,系統會自動跳出輸入品種、名稱、重量的界面,填寫后保存即可。打印的過程也與內部追溯相同。”
“像我們現在不少產品上,都同時貼上了兩張二維碼。”應英說。
保證實現農產品的全程追溯
記者掃描一盒正要寄出的小番茄上的外部追溯碼,可以看到產品名稱、數量、企業信息等基本情況。再掃描旁邊的內部追溯碼,跳出的內容包含產品名稱、證書編號、檢驗結果以及播種、施肥、植保等過程中的投入品名稱和操作日期。
“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貼上哪種二維碼,但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實現農產品的全程追溯。”應英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