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水果生產國與消費國。雖是水果“大國”卻難言“強國”。一方面,我國果園多分布于山區丘陵地帶,各地土地條件和種植模式差別甚大,且農藝長期與農機研發生產相脫節;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國內農機行業研發、推廣工作側重點都聚焦在糧食作物上,對果園機械關注度相對較少,致使果園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遠遠落后于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7月6日,為加快果園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在河北省保定市主辦2018年北方果園生產機械裝備演示展示活動,一批果園農機裝備受到與會者的青睞。
果園生產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現象突出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就跟打仗一樣。”在河北農業大學順平水果試驗示范站的100畝果園內,50家企業的150臺果園設備集中演示,讓在場觀眾目不暇接。
果園機械的集中亮相自然吸引了不少果農的關注。在一臺小型微耕機前,記者遇到了來自保定市順平縣南神南村的果農張瑞成。“我家在山上種了20畝的蘋果樹,由于是傳統果園,種植密度非常大,陽光透進去都很難,更別提機器進去作業了。家里只有兩臺手扶式小型機械,日常管理基本靠人力,這次也是來看小型機械的。”
張瑞成頂著烈日來尋找山地適用的小型機械,可結果并不盡如人意。“這臺小型微耕機其實已經夠小了,但我家果園還是用不了。”地形以及傳統種植模式使他家的果園基本無機可用。“我家果園好多機器都上不去,能上得去的又不一定適用。剛剛看到蘋果套袋機,它體積小是小,但更適合下垂果,對于朝上生長以及長在側面的果子都不太適用,而且袋子還偏大。”
其實,他不是不認可機械的好處。去年,他家的六七畝果園用上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讓張瑞成心里樂開了花。“現在一畝地只需要4~5立方米的水,以前大水漫灌,一畝地能用六七十立方米的水。而且化肥也省了,人工也省了。”
張瑞成遭遇的“窘境”并不是個案。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呂曉蘭解釋說:“現在,我國果園多為家庭式、零散式種植,種植規模較為多樣化;果園基礎設施落后,人們用的多為手動、半手動小功率機械;果園產業技術鏈不完整,農機與農藝融合度不高。未來,果園將逐漸變為適度規模化種植,并形成區域化種植模式,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標準化果園建設、改造也將增多,針對不同區域將形成系列全程機械化裝備。”
相對于張瑞成的果園,湖北省隨州市經濟開發區淅河鎮老孫家灣村大鵬休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800畝桃園就比較“幸運”了。合作社理事長何仁武告訴記者,由于果園地處平原,地形限制少,去年開始對桃園進行宜機化改造,使每排桃樹行間距達到了8米,大型農機也可以進行作業。“雖然砍了不少桃樹,桃的產量減少了,但桃的品質提升了,收益并沒有減少。*重要的是,桃園的管理變得輕松多了。以前至少需要十七八個人,施肥的時候,還得雇臨時工才忙得過來,現在兩個人就夠用了。”
需求增多,果園機械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50家企業既要忙著在田里演示,還要在路邊接待潛在客戶。“這是自走式多功能果園移動平臺,適用性很強,集采摘、疏花、修枝等工作于一體。該平臺作業高度可升降,作業寬度可左右延伸……”演示會上,中農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孫魯林在現場介紹著自家的產品。
演示活動接近尾聲時,河北保東農業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光宇還在“賣力”地介紹:“產品主要針對老式果園,由于改造難,小型機械更適用。我們生產的拖拉機都是超低矮的,高度1米左右,這樣果樹枝不容易打到機手。別看它個頭小,馬力卻不小。”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毛洪認為,果園機械化現在被逐步提上日程,尤其是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給果園機械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目前果園機械發展比較緩慢,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現象很突出,果農對這方面機器的需求又很迫切。所以,未來幾年是中小企業進軍這個市場的重要時期,對行業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說起推廣果園機械的經歷和果園機械的市場變化,來自這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都深有感觸。
孫魯林告訴記者,公司*早是做植保機械的,從2008年才開始做果園機械。*難的時候1臺果園機械都銷售不出去,直到2014年,情況才開始好轉。“從十幾臺到上百臺,銷售數量一直在增長。”
“剛開始推廣果園機械時,很多農民根本都不認這些機器。*難的時候一年只能賣200多臺,只夠公司的研發費用,近些年的銷售量才開始不斷增長。”王光宇感覺自己和這個行業的成長十分相像。“我當年是學廣告設計的,公司是父親一手創辦的,不接手不行。從廣告行業轉入這一行,一干就是5年,剛開始不懂技術,不懂銷售,只能多參加這種類型的展會,學習別人的銷售技巧。現在,也稱得上是行業的半個專家了。”
規模化經營是趨勢,使用機器可提高水果生產效率。果農意識在轉變,對機器的購買使用欲望也增加了。其實不管是王光宇還是孫魯林,或是更多企業代表,他們都認為這個市場值得期待。但作為中小型企業,他們也希望國家能給予更多政策扶持,并期待果園機械標準盡快出臺。
仍處初級階段,諸多短板待提升
在很多人看來,進行這樣的演示可謂順理成章。“可時間如果退回到12年前則不然,那時候老母雞想要進入果園都困難。”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孫建設感嘆,4年前,他在北京還做過主題為“敢問果園機械化路在何方”的演講;2年前,50多臺套設備在同一個地點進行演示,讓他看到了路在哪里;現在150多臺設備的集中演示,讓他感覺到果園機械已經上道。
不少專家表示,果園機械雖然已經今非昔比,但受到果園機械品種繁多、果園作業條件差、規模化程度低、農機與農藝融合不夠等多方面因素制約,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機械還是空白。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戎美瑞說:“河北是水果生產大省,但果園機械化水平僅為21%,集成配套和系統解決方案才剛剛起步。”來自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研究所的研究員石志剛感嘆道:“本來果園機械就是‘小眾’產品,枸杞機械則是‘小眾’產品中的‘小眾’產品,不知道這次能不能夠找到對枸杞生產感興趣的農機企業,來與我們一同對枸杞機械進行研發生產。”
除了裝備少,相關配套技術也存在問題。以植保環節為例,中國農業大學藥械與施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說:“果園植保作業需要現代化植保設備,但目前施藥技術極其落后!當前,我國果園打藥方式還以人工為主,植保機械化程度低,無法滿足現代果業發展的需要。傳統落后的施藥方式導致施藥量大,霧滴飄失嚴重,農藥利用率低,且施藥不均勻。”
“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關注水果的品質,包括水果甜度、新鮮度等等,亟需水果品質檢測分級技術裝備以及水果產后商品化處理智能設備,這些分級、檢測工作靠人工是無法完成的。經過篩選分級的水果,能夠大大提高商品附加值。”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徐惠榮補充道。長期以來,我國水果生產關注品種與生產,卻忽略了產后處理,大部分果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后商品化處理率低,處理率不足40%,市場競爭力低下;現多采用人工分級包裝或簡單的稱重分選,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生產與市場的需求。
未來,在農機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校、生產企業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動下,果園機械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