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對青年勞動力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返鄉。據統計,目前全國有480萬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民工“燕歸來”,帶回了多年在城市打工積累的人力、技術和資金優勢,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故土難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對青年勞動力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選擇返鄉。無論是創業還是在家門口就業,他們都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鄉創業把夢圓 “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這批西瓜品相好,市場行情也不錯,今年能有個好收成了。”望著在自家果園采摘的游客,廣西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村民蔣喜軍興奮地說。
蔣喜軍是土生土長的廣西灌陽人,戀家的他在成年后卻沒在家鄉待多久,“不想種地的話除了外出打工,沒有太多選擇。”
進城務工這些年,蔣喜軍進過工廠上過工地蹚過碼頭。“都是零工散工,流水線、體力活都干過,但都定不下心。一是覺得這樣干沒有前景,二是我心里一直有個創業夢,想做出自己的事業。”
2016年6月,多年打工攢下一定積蓄的蔣喜軍下定決心帶著妻子返鄉創業。“一方面對家鄉有感情,對情況比較了解;另一方面,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新圩鎮臨近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夫婦倆看準有利商機,想借助紅色旅游發展觀光種植產業。于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小兩口在新圩鎮和睦村租了70多畝地,投資70多萬元,建成了酒海井大棚四季水果采摘基地,種植西瓜、草莓等四季水果,還有萵筍、大蒜等蔬菜。
創業不易,開局就遭重挫。原本長勢喜人即將收獲的瓜果,在2017年5月連續的暴雨下全部絕收,大半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再次播種后,剛成熟的草莓才開始采摘半個月,2018年1月的一場雪災又將基地大棚全部壓垮。眼看著血本無歸,蔣喜軍愁得頭發都白了許多。
灌陽縣農業部門在得知災情后實地考察基地,給予了5萬元的重建經費和相關技術指導。在多方鼓勵下,蔣喜軍重整旗鼓,再次播撒下滿含希望的種苗。
經過半年悉心養護,基地的西瓜今年5月已經開始收獲。“一茬能收4萬斤,按一塊五一斤算,就是6萬多元。還有辣椒等蔬菜也開始收獲,至少今年的本錢已經回來了!”蔣喜軍喜笑顏開。
如今,蔣喜軍種植的產品不僅銷往桂林、全州、道縣等周邊地區,基地還提供現場采摘等旅游服務,效益可觀。致富不忘家鄉人,采摘園優先聘請貧困戶,帶動了更多村民就業增收。如今,不僅采摘園被灌陽縣農業局評為種銷大戶,蔣喜軍也被團縣委評選為返鄉創業*青年。
就業就在家門口 “這份工作不光離家近,收入還穩定”
“這份工作不光離家近,收入還穩定,終于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好家里了。”在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工作的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村村民李燕對自己目前的工作十分滿意。
以前為了生計,李燕和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兩個孩子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每年3月份開春,兩口子就出去打工,等到12月份才回來,過個年就又走了,一年回家兩三次。
2016年,李燕進入康源公司,找到了在家門口的工作。摘菜、放水、施肥等她都干過,每天工作8小時左右。以往跟著工地輾轉不同地方,收入不定,現在她是一名正式職工,按月領工資。
李燕能在家門口就業,還要歸功于同樣做過農民工的談應勇。這位榆中縣農民,在南方城市打拼了好幾年后,看準高原夏菜市場,加上手頭有一些積蓄,就在榆中縣三角城村流轉土地200畝,建成了以高效連棟溫室等設施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示范園區。
種植示范園區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工在當地就近就業,不用去遠方,既可以照顧家里,也能在公司干活兒。“去年縣上組織培訓,教給我們有關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能,比如實用的農技知識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收獲很大。”李燕告訴我們。
以“以獎代補”“項目扶持”等多種形式,榆中縣對創業項目進行扶持。經過3年多的發展,康源公司形成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良性互動,真正實現從外出打工“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鄉創業“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園區現有員工150余人,其中30人為大學生創新團隊成員,120余人由返鄉農民工和當地農戶組成。當地農戶實現了租地收入和園區勞動報酬“雙收入”。
鄉村生活也精彩 “美麗鄉村越來越吸引人了”
當過司機、干過小工,在外摸爬滾打近20年,去年年初,34歲的曾華*終還是選擇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石屯鎮長城村。
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發展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看著家鄉*天在變好,曾華想回家的念頭也*天在加深。“以前農村基礎設施跟不上,現在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美麗鄉村越來越吸引人了。”去年4月,曾華邀上了在廈門做電商的朋友一起回鄉創業。在村黨支部的支持和幫助下,曾華牽頭成立了政和縣長城民望專業合作社,帶動60戶村民一起種植創收。
返鄉這兩年,閑暇時,曾華總愛在村里的小路上散散步。他坦言,優美的環境是促使他返鄉創業的一大因素。在他的記憶里,以前的長城村道路泥濘、雜草叢生、垃圾亂倒……如今村里不僅修繕了道路,還請來專門的環衛人員每家每戶收垃圾和清掃道路衛生;路兩旁也進行了統一的綠化規劃,每隔50米設一個垃圾桶,夜里路燈明亮。“現在村里房前屋后都種上了花草,整個村子就像一個大公園。”說起家鄉如今的新面貌,曾華一臉的自豪和幸福。去年年底,長城村還被評為福建省級美麗鄉村。
從城市返回鄉村,*怕的就是生活方式不適應,尤其是閑暇時間生活方式的轉變。可在曾華眼里,這根本不是問題——要鍛煉,村里設了健身器材,還有活動廣場;圖熱鬧,村里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可以看報和下棋;想放松,村里還有1個300座的室內電影院,院線大片也不會錯過……“與原先只能單調地打牌看電視相比,現在的鄉村生活真是要多豐富有多豐富。”
“一鍵下單,送貨到家”的網上購物如今也成了鄉村生活的常態。合作社的化肥是網上買的,不僅省去了去縣城的麻煩,價格還優惠了不少;家里的空調也是線上下單、配送直達……歷數鄉村生活的便利,曾華贊不絕口。
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但也有獨屬于鄉村的別樣精彩。“返鄉創業以來,生活舒適度和幸福感都提高了很多,我決定就扎根在家鄉了。”曾華笑著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