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稻谷市場進入新陳交接期,新季早稻陸續上市,價格穩步回升,逐步向托市價靠攏。陳稻市場供需持續寬松,價格連續4個月穩中下行。新陳價差逐漸收窄,價格重心下移至托市價附近,新強陳弱走勢明顯。后期隨著新糧大量上市,預計今年稻谷市場價格波動將加劇。
新稻陸續上市 價格逐步抬升
7月中旬,南方部分地區早稻已陸續收獲上市,綜合市場調研情況,今年早稻市場呈現“面積減、單產增、總產減”特征。
因*收購價大幅下降,農戶種稻收益下降,2018年產早秈稻播種面積整體下降幅度較大,主產區雙改單、糧改經、休耕等現象進一步擴大,導致今年早秈稻播種面積下降幅度為歷史之*,預計播種面積為7500萬畝左右,同比減幅7.6%。
今年早稻生長期間,氣候條件總體較好,利于早稻生長發育。從目前已經收割上市的早稻質量看,籽粒比較飽滿,結實率和千粒重均較上年有所提升,單產明顯高于上年。盡管早稻單產增加,但播種面積降幅遠大于單產增幅,早稻總產量仍呈下降趨勢,初步預估為2900萬噸,同比減幅超過6%。
近日,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等主產區早稻陸續收割上市,隨著時間推移,多元主體入市收購,市場價格較前期有所抬升,逐步向*收購價靠攏。據中華糧網監測,7月17日,湖南益陽圓粒普通早稻收購價2350元/噸,較上周上漲50元/噸;長粒普通早稻收購價2300元/噸,持平。江西南昌圓粒普通早稻收購價2360元/噸,長粒普通早稻收購價2400元/噸。廣東廣州普通早稻收購價2620元/噸。廣西目前僅博白地區早稻開始上市,普通早稻到廠價2700元/噸,預計下旬新稻將大面積收獲上市。
陳稻供需寬松 價格穩中下行
新陳稻谷交接之際,陳稻關注度下降,加之夏季稻米市場淡季特征明顯,購銷持續清淡。大米企業加工量較小,基本上是隨采隨用,陳稻需求持續偏弱。
陳稻市場供給仍然比較寬松。一方面,政策性稻谷拍賣持續推進,每周超過280萬噸的投放量遠超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各級政策性儲備糧輪出力度加大、節奏加快,加 劇寬松的市場格局。陳稻市場持續寬松,價格下行乏力,近4個月保持穩中下行趨勢。
7月17日,普通陳早稻出庫價:湖南益陽2300元/噸,較3月初下跌130元/噸;江西南昌2100元/噸,下跌250元/噸。普通陳晚秈稻出庫價:江西宜春2250元/噸,較3月初下跌310元/噸;湖北荊州2400元/噸,下跌160元/噸。普通陳粳稻出庫價:黑龍江建三江2500元/噸,較3月初下跌340元/噸;江蘇鹽城2760元/噸,下跌280元/噸。
米價缺乏支撐 長期偏弱運行
稻谷產業鏈較短,主要進行加工后作為口糧消費。近年來,大米消費結構出現較大變化,人均大米口糧消費逐漸減少,對肉蛋奶的需求量上升。整體看,大米消費量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倒推到原糧市場,對稻谷的需求量也相對穩定,但近年來我國稻谷產量持續走高,加上稻米進口量持續高位,我國稻谷產銷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稻強米弱常態化。
普通大米價格缺乏上漲基礎,長期處于偏弱運行趨勢,階段性小幅波動。優質大米市場需求量相對較高,但由于產量有限,價格相對堅挺,這也導致大米市場優強普弱現象比較明顯。
7月17日,標一早秈米批發價:湖南長沙3150元/噸,較3月初下跌270元/噸;福建福州3480元/噸,下跌150元/噸。標一晚秈米批發價:湖南長沙3600元/噸,較3月初下跌160元/噸;江西南昌3350元/噸,下跌390元/噸。標一粳米批發價:黑龍江建三江3600元/噸,較3月初下跌520元/噸;上海4080元/噸,下跌220元/噸。
優質米價格相對抗跌,短期跌幅也小于普通大米。湖南益陽“黃華占”大米4630元/噸,較3月初下跌170元/噸;松原超級稻米4500元/噸,下跌120元/噸。
由于新季早稻開始上市,本周2013~2015年產政策性早稻拍賣暫停。除此之外,本周共計投放政策性稻谷280萬噸,周投放量較前期減少60萬噸,實際成交13.3萬噸,成交率僅為4.8%,成交主力為2014年產、2015年產中晚稻及2017年產粳稻,投放的2016年產早稻全部流拍。
目前,早稻市場供給主要依靠新季糧源,價格低,糧質好,比陳稻更受市場歡迎,因此,政策性早稻流拍也是預料之中。中晚稻市場供應主要依靠政策性拍賣,從成交結果看,目前粳稻市場需求好于中晚秈稻。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下周政策性稻谷投放量僅為175萬噸,較本周減少5萬噸。在當前市場行情下,國家開始逐步靈活調整拍賣節奏,達到有效去庫存的目的。
收儲規則改變 市場更加活躍
2018年早稻政策性收儲規則變化較大:一是*收購價大幅下調,同比降幅高達7.7%,跌破農戶心理預期,農戶售糧積極性或大幅降低,不排除持糧惜售情況出現;二是收儲質量標準提高,從國標五等以上提高到國標三等以上,預計今年符合收儲質量標準的合格糧源將大幅減少,不排除后期價格出現高漲趨勢,符合質量標準的優質糧源將更受市場青睞,低質糧源價格趨弱,收儲質量標準提高將帶來市場的兩極分化;三是收購啟動時間推后,收購期縮短,啟動時間從7月16日推遲到8月1日,收購期較往年縮短半個月左右時間,往年新稻上市初期托市收購已經啟動,糧庫收購吸收農戶手中大量糧源,今年新稻陸續上市,目前主要以市場化收購為主。
根據早秈稻年度供需平衡分析,2018年國內早秈稻產量為2900萬噸,預計進口量225萬噸,本年供給總量3125萬噸;國內消費量3180萬噸,預計出口5萬噸,本年需求總量3185萬噸,當年缺口60萬噸。這是近年來早秈稻*出現供需缺口,供需偏緊的局面將促使新稻收購市場更加活躍。
受新季早秈稻供給緊張及合格糧源偏少的影響,預計今年早秈稻價格將呈現低開高走趨勢,早稻價格超過托市價將是大概率事件。市場化收購將主導新季早稻市場,托市收購或將在部分區域啟動,但是啟動范圍及收購數量將較上年大幅下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