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廠房里,一擔擔雪白的蠶繭經過選繭、煮繭、繅絲、復搖、整理等工序后,被制成色澤明亮的白廠絲。
“我們公司年產白廠絲900噸、蠶絲被9萬床,生產的‘武陵山’牌絲綢制品遠銷印度、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雙河絲綢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雙河絲綢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在推動黔江區繭絲綢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
做強做優帶動發展
雙河絲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蠶桑生產、蠶繭收購、生產和銷售生絲、絲織品、綢緞、絲綿、服裝及貨物進出口業務為一體的綜合型民營企業。
近年來,雙河絲綢公司堅持“以工業帶農業、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思路,著力推動蠶桑基地建設,桑園面積由建區初期的0.25萬畝零星桑樹發展到10萬畝,其中投產優質高產桑園4萬畝,覆蓋21個鄉鎮、135個村(社區)、545個組。
在雙河絲綢公司帶動下,2017年,黔江區收購蠶繭8.3161萬擔,實現產值1.5072億元,19795個養蠶農戶均收入7614元,蠶繭產量連續7年位居全市*,
“一花引來百花開”。如今,已有多家企業入駐黔江區正陽工業園,并建成了黔江·桐鄉絲綢工業園。2017年,園區繭絲綢實現總產值9.5億元、銷售收入7.8億元、利稅9500萬元以上,出口創匯750萬美元,帶動就業人員1200余人。
產業扶貧成效顯著
近年來,在黔江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下,雙河絲綢公司將全區65個貧困村中適宜發展蠶桑的53個村納入優質蠶繭產業化基地建設范圍,與栽桑農戶簽訂《優質蠶繭基地建設和蠶繭訂購購合同》,對蠶繭實行保護價全額收購扶持蠶農。
隨著黔江栽桑養蠶“六化五配套”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繭絲綢蠶業效益凸顯,貧困村群眾養蠶效益逐年倍增。2017年,全區53個蠶桑村有441戶建卡貧困戶1804人養蠶5933張、產繭4886.9擔,售繭收入737.67萬元,戶均收入16727元,人均增收4089元。同時,帶動全區4145戶貧困戶栽桑養蠶,2017年實現一舉脫貧。
如今,雙河絲綢公司已在黔江建成了全市蠶桑基地面積*、蠶繭產量*多、蠶繭質量*優、產業鏈*完善的優質蠶桑基地,繭絲綢產業已成為黔江農戶脫貧致富和鞏固脫貧成果的特色扶貧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