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湖南省株洲市建立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以來,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用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在農藥使用上大幅度的降低,為農業的綠色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近日,市農科所舉辦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株洲綜合試驗站上半年工作會議暨現場觀摩會。在攸縣新市鎮大同村千畝水稻病蟲草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示范基地,到處都是金燦燦的稻田,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以前,攸縣是湖南二化螟的重發區,每到7月上旬,二化螟成蟲喜歡在葉寬稈粗、生長濃綠的稻株上產卵,部分農田因二化螟危害造成歉收,甚至絕收。今年,攸縣示范基地采用性誘劑防控技術來捕殺二化螟。
這項技術降低了二化螟幼蟲基數,從而達到控制蟲害的效果,成本低,使用方便。示范基地大量種植了大豆、芝麻等作物,為水稻害蟲的天敵提供棲息場所,保持田間生態平衡。田間每隔一定距離還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加上深耕灌水滅蛹、赤眼蜂生物技術等,大大降低了田間病蟲草害。
日前,株洲市大力推廣該技術的全面發展,使農藥減量增效的道路持續發展,株洲市在各縣區開始建立水稻輕簡化栽培和綠色防控示范面積上千畝的示范基地10個,示范面積10300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