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青島的鄉村,歷經四十載脫胎換骨的變化,一派生機盎然之景象,處處煥發著春的氣息。
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激發農業發展內生動力,以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振興農業的鏗鏘之力,青島農業正在現代化的軌道上疾馳。
一組數字折射出青島農業現代化的生機勃勃。
截至目前,全市登記備案的家庭農場已達6500家,年銷售農產品11.3億元;工商登記農民合作社達到1.2萬家,注冊成員40.1萬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600多個,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577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168家,年加工農產品能力超過1300萬噸,產值達到1300億元以上。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全力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力,在40年探索與創新的基礎之上,青島農業現代化蹄疾而步穩、勇毅而篤行。
“新農人”漸成現代農業主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如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已深入人心,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質和社會權益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觀念一變天地寬。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農民的市場融入度不斷提升,“找門路”“闖市場”成為鄉村奔小康的“熱詞”。其間,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脫穎而出——他們具備科技意識、管理意識、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市場意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