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仍有包括2.6億農戶的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承包農戶為2.3億戶,其中多數是小農戶。提到小農戶,很多人簡單地認為其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障礙,其實,小農戶并非大生產的對立面。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當看到,現代化的小農戶恰恰是今后相當長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性力量。
要客觀看待當前小農戶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當前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小農戶確實面臨相對被動的局面。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需要有先進的經營理念、一定的資金投入、專業的營銷能力,而小農戶運用現代生產技術、信息手段、金融服務的先天能力不強,在市場競爭中難以把握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小規模的兼業農戶占大多數且長期存在,仍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小農生產在解決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傳承農耕文明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農戶大量且長期存在,既是中國的國情,也是中國與一般農業發達國家不同的地方。可以說,沒有小農戶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要實現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兩道難題一起解,只有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上來,不斷提升小農戶整合資源要素、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才能實現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齊頭并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如何助推小農戶的現代化?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既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要扶持小農戶生產,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政策扶持、改善創業服務等多種方式,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收益更多地留在主產區、留給農民,增加小農戶收入。在小農戶生產的基礎上,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一家一戶小生產融入到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讓他們更好地分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要按照“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原則,調整和完善農業補貼,讓財政補貼更多更廣惠及農民群眾特別是小農戶。目前,有些地方在探索將財政補助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農民合作社成員或農戶,使小農戶也能參與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利益分配。這種嘗試值得鼓勵,今后要激勵新型農業主體與小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小農戶也能分享財政支農的政策紅利。
總之,要在政策、產業等方面下功夫,構建相互協同的支撐體系,支持各類新型主體到農村創業創新,帶動小農戶發展特色化、小眾化、中高端、高附加值的產業,共同分享農村改革發展成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