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小花椒,年年數大鈔;就是刺太多,做柴沒人要……”這個在江津椒農口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說盡了椒農對花椒秸稈不好處理的無奈。但這種現象即將成為歷史——筆者近日從江津區有關方面獲悉,江津區農委經濟作物站已和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聯手破解了花椒秸稈利用的難題——代替棉籽殼作為培養主料用于食用菌生產。
花椒是江津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大批椒農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目前,江津花椒的種植面積達5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36萬畝,每年產生的花椒秸稈總量超過4萬噸。
花椒秸稈纖維素含量高,堆漚還田難度大,成本高,還容易刺穿勞作鄉親的腳,所以以往花椒秸稈很受”嫌棄“。如何更好地處理,成了困擾椒農的難題。
為解椒農之憂,近年來,江津區農委經濟作物站和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合作開展了花椒秸稈利用研究。經過探索,研究人員決定根據花椒秸稈富含纖維素的特征,以其代替棉籽殼作為培養主料用于食用菌生產,在食用菌采收后,再將其作為有機肥進行還田處理,如此不僅解決了花椒秸稈的處理難題,還能增加椒農的收入——可減少食用菌生產成本20%左右。
據悉,截至目前,這項研究的進展頗為順利,不僅已完成了秸稈農殘和重金屬含量檢測(檢測結果符合相關規定),室內預試驗也獲得了成果,以其為培養主料生產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均高于以棉籽殼為培養主料的情形。目前,首批由花椒秸稈作為主料培養出來的4000袋金針菇長勢喜人,不久就可上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