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原居住在革命老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家鄉安橋村楊柳組石柱巖的冉家5兄弟,籌資75000元,重返故土修通產業路,再次盤活已荒蕪多年近300畝富硒良田。
石柱巖矗立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家鄉安橋村楊柳組海拔1000米的絕壁懸崖上,這里不僅有上好的富硒良田、珍稀植物紅豆杉,而且還擁有大片紅色薄皮馬尾松、優質云杉(本地杉)、純香側柏(柏樹)、落葉紅楓、化香、青杠、山茶花、杜鵑花等多樣植物品種。
這里疊峰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茂密,鳥語花香,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懸涯僅一處陡壁的羊腸小道可至上而下,因而有如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之美景。絕壁懸涯半山腰處有一直徑3米多、高5米多的一根天然圓石柱,石柱巖便因此而得名。且有老人傳言,此巖也是石柱的縣名來源之一。
上個世紀,石柱巖住著同一祖父下來的4戶人家,有叔父、嬸娘和兄弟姐妹22人,與同村其他農戶相比距離較遠,更是離石家鄉場*偏遠的農家之一。雖然遠離集鎮、交通不便,但這里土地肥沃,水草茂盛,物產豐富,冉氏家族男女老幼不離不棄,憑著年輕力壯及對家園的眷念,堅守在石柱巖這片美麗富繞的沃土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臉朝黃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沒日沒夜地辛勤勞作。
老家石柱巖,沒有外姓人,三棟土木或全木結構青瓦房,家族人氣旺盛,團結和睦,看似冷清,卻又顯得很熱鬧,那是我們冉氏家族的樂園。
雖然這里良田美景,四外桃源,土地肥沃,出產豐富,但因交通的不便,全憑肩挑背磨,嚴重制約著冉氏家族經濟的發展。因生活所迫,冉氏家族陸續移居重慶、黃水、石家等集鎮定居。
冉氏5兄弟在外打拼近20年,手頭有了一定的積累,也沒有忘記生育養育自已的那片故土。更不愿放棄那幾百畝富硒良田。于是幾兄弟合計后,自愿籌集了75000元,于7月初,請來挖掘機,經過半個月的緊張施工,全長3.5公里的毛公路基本形成。
下一步,懇請政府出資實施硬化后,將對這片富硒良田實施開發,以種植生態大米為龍頭產業,兼并栽植核桃、蘋果、李子等干果水果,以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