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溫天不斷,但寧海浩多果蔬合作社負責人袁珍寶的辦公室里卻是清涼一片。此刻,他正在空調房里接聽著電話。“哎呀,不好意思啊,*批火龍果已經賣完了,你們要么8月15日左右再來,第二批一旦上來產量就多了。”像這樣的電話,*近一段時間還真不少。
2011年,袁珍寶便開始種植火龍果,從原先的幾個大棚,到如今的150多個大棚,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他的火龍果名氣也越來越響。自7月中旬*批火龍果上市以來,袁珍寶的電話一直忙不停。“鮮果由于在運輸方面存在不確定性,所以電商這塊市場還沒打開,我的火龍果主要是賣給城區的水果超市以及企業。”袁珍寶說,*批產量四、五千斤左右,眼下基本上已售完。火龍果采摘周期長,從7月中旬可一直延續到12月初,特別是到8、9、10三個月可以實現量質雙提升,僅8月份的產量就可達四、五萬斤。前年為了更好地打開銷售渠道,袁珍寶舉辦了首屆火龍果節,*多的*收入近10萬元,這讓他看到了節慶帶來的效應。“今年我又打算辦火龍果節,通過親子采摘,以及鎮里桂花節,吸引更多的人氣。”在袁珍寶心中有一本賬,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單靠成品零售會走得很累,隨著休閑鄉村游的興起,親子采摘成了果農越來越看重的渠道。“客人到基地采摘,門票免收,再開辟一個免費品嘗區,讓大家先吃后摘,經過前幾年的實踐,效果非常好。”
如何打響品牌,如何留住客戶是袁珍寶一直思考的問題。基地里除了150畝的火龍果,他還種上了藍莓,今年還打算再引進草莓,也就是說,在他的基地里,一年每個季度都能提供采摘項目,摘完草莓,摘藍莓,接著又是火龍果,如此循環,一年四季果香不斷。“做農業要天時地利人和外,更需要自己不斷創新和嘗試。”袁珍寶說,前幾年自己通過考察發現廣東一帶火龍果花銷路非常好,曾經一段時間也進行了嘗試,但由于火龍果鮮花制成干花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很難打開本地銷售市場,只能作罷。*近,藍莓采摘已到末期,袁珍寶又將基地里的部分藍莓加工成藍莓醬,銷往各大水果超市。“農業雖然越來越不好做,但只要摸準規律,找準機遇,土地不會虧待勤勞而又智慧的農人。”袁珍寶*后這樣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