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含翠,風搖竹影。每至夏日,森林中的浙江臨安就成了長三角游客*愛的休閑目的地之一。太湖源、天目山、大明山、浙西大峽谷……除了這些人們印象中的知名臨安景點之外,那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村落,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游客發現,成為打卡游玩的新目的地。
一年前,當臨安區天目山鎮徐村村黨委書記張生強聽說,要和周圍3個村一起建天目山村落景區時,也曾將信將疑。徐村村除了交通便利,從山水資源到產業稟賦,并無多大特色。
今年初夏,臨安3A景區“天目山村落景區——天目月鄉”剛完成驗收。如今,這里已經建起了游客中心、500人鄉村大食堂,長城影視、優勝美地、盛農文化等旅游公司紛紛投資入駐。“過去,村里*的葡萄園全年也只有千名游客,現在每天的游客人數已經輕松破百。”張生強說。
從幾處景點美到處處村落景區美,改變、激活更廣域的美麗鄉村——臨安找到了美麗鄉村升級的新路徑。
村落景區成新引擎
臨安區農辦主任陳嫩華的辦公室內,貼著兩張布局圖,一張是2017~2019年度“村落景區”規劃圖,另一張則是2017年的建設規劃圖。
“為了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我們區從2017年開始推行‘全域景區化’。”具體怎么做?陳嫩華拿起一本厚厚的規劃書,這便是2017年4月19日,臨安區制訂、發布的《村落景區臨安標準》,這也是全省該方面的*個地方規范性標準。以此為準,臨安用景區化的思路打造村落,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域限制,創新提出“村落景區”的概念,整合配置鄉村優勢資源,打造更多的村落旅游目的地。
天目山村落景區就由白鶴村、月亮橋村、徐村村、天目村4個行政村組成。“以前,所有村都以經營農家樂為主。如今,四村合力打造天目山村落景區,區位、功能都有所區分。”天目山鎮農辦主任陶利平介紹,白鶴村如同村落景區大門,適宜發展游客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月亮橋村位于核心區域,則發展民宿;徐村村有田園綜合體,可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天目村靠近天目山景區主入口,以農家樂提升改造為主。
挖掘鄉村旅游的“個性”,是《臨安標準》首要解決的問題。在規劃引領下,如今各個村里“該補什么、該建什么”,都實施了項目化管理,任務一目了然,資金也有保障。在天目村落景區內的徐村,張生強指著村里一片450畝土地告訴我們,在項目計劃指引下,村集體已經將土地流轉起來,打包給社會資本運營。“未來,這里將投入1.6億元,打造鐵皮石斛生產旅游園區。”
臨安規劃打造的30個村落景區,彼此定位不同,每個村莊的項目清單各不相同,可謂各顯神通。比如,湍口、河橋等鎮,組成了溫泉村落景區;昌化打造的是淘寶村落景區,清涼峰鎮則是忠孝文化村落景區。
《村落景區臨安標準》涵蓋環境、交通、設施、服務、人文、經濟、安全等七大項和28項細則,意味著村落景區建設“有標可對、有則可守”。相比單獨的旅游景區標準,村落景區標準內容更全面、要求更高。在它的指引下,鄉村建設者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一條通往目標的康莊路來。
美麗風景蝶變美麗經濟
村落很美,但如何將游客長久地留下,是村落景區建設的重點。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部資本投入,組建專門的村落景區管理機構進行運作,是臨安的又一“獨門法寶”。
2018年5月30日,首批10個村落景區通過驗收,其中已有9個引進了專業的規劃設計公司。“只有實施專業化管理,美麗鄉村才能轉化為美麗經濟。”陳嫩華說,引入物業化的管理模式,為村落景區的發展保駕護航,目前,計劃實施的303個項目,已經完成了294個,完成率達到97%。
政府牽頭,專業團隊介入,給了村鎮信心和鼓舞,大量資本被撬動、涌入村落景區的創建中來。目前落實的村落景區專項資金中,政府獎補資金1.38億元,主要用于基礎建設和公共配套;同時撬動社會資金2.17億元,主要用于資源開發和經營管理。
各個村鎮的干勁也帶動起來了,越來越多的村落想要加入到村落景區的創建中來。臨安專門實施了“競爭性申報機制”,決定申報的行政村要形成村民決議,先向所在鎮提出書面報告,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再對提交申請的村落進行差額選拔。
“成為村落景區后,有后續的好項目,也能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村民們對發展也越來越有信心。”張生強說。今年,徐村村還要沿著村里的東關溪打造水上樂園,包括垂釣和休閑設施等,得到了政府4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
到2019年,臨安計劃建成30個以上的村落景區,涉及85個行政村,其中15個達到3A級以上景區標準,臨安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將實現景區化。屆時,更高顏值、豐富內涵的景區村落將如繁星般分布在臨安的東部、中部、西部,帶動全域美麗鄉村走向詩畫大花園。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