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麗江仁和高寨村大窩蛋山坡底往上看,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蔥蔥的芒果樹,誘人的果實迎著陽光,顏色由深及淺,層層疊疊從山底向山頂延伸,與云天相接,一幅繡在黃土地上的壯麗畫卷徐徐鋪展到天邊。很難想象,多年前這片山坡還是一片荒草萋萋。大窩蛋山由“荒坡”轉“寶地”的蛻變史,正是麗江仁和鎮產業發展的變遷史。
治貧之本,在于產業,產業興,百姓富。麗江仁和鎮有8個貧困村、3個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91戶3661人。目前,有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298戶1028人。
為此,麗江仁和鎮瞄準全鎮脫貧目標,堅持以發展產業帶動*扶貧,依托全鎮自然稟賦,注重科學規劃引領,創新發展機制,夯實基礎,在鞏固發展好核桃、蔬菜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300萬元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撬動2986萬元金融扶貧資金,大力發展芒果、魔芋、軟籽石榴、羊肚菌、花椒、肉牛等六大特色新興產業,實現公司、企業、專業合作社全覆蓋;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全覆蓋,點燃了仁和產業發展扶貧的“引擎”。目前,“戶戶有項目、村村有產業”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產業扶貧發展新格局已在仁和初具雛形。
科學規劃“一盤棋”推進
扶貧的關鍵在產業,產業在扶貧中能不能借上勁、給上力,科學規劃布局很重要。
如何發展扶貧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在全面審視資源后,仁和鎮決定走綠色、差異化發展路子,鎮、村、組三級聯動通盤謀劃產業發展規劃,緊緊圍繞脫貧目標,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云南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2011—2020年)》和省委、市委、縣委扶貧工作會議精神,重點抓住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手筆規劃產業發展,制定了《永勝縣仁和鎮2018年度*批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永勝縣仁和鎮2018年度第二批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以及芒果、魔芋、肉牛等單項產業發展規劃,在充分尊重貧困農戶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為貧困村和貧困戶量身定做產業發展規劃,做到了規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盤棋”布局,整體推進。
與此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主動聯系有實力的公司,挑選組織能力較強的專業合作社,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析家庭情況后,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統一發展產業,由公司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產業培訓、學習先進經驗、創造務工收入、收獲效益分紅、幫助發展產業、訂單式收購產品等,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鎮黨委政府與企業簽訂產業框架協議,企業與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合作社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具體的入股分紅協議,層層厘清各方責任和利益,既避免了產業規劃千戶一面,也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能保證貧困群眾的收益和企業的既得利益。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模式,仁和鎮發展了芒果、魔芋、軟籽石榴、羊肚菌、花椒、肉牛等六大特色新興產業,實現公司、企業、專業合作社“三個全覆蓋”,共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49戶。其中,未脫貧戶及部分已脫貧需要鞏固提升實施1項產業覆蓋的435戶,相對貧困實施2項產業覆蓋的173戶,貧困程度深實施3項產業覆蓋的41戶,共計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904戶次。
創新機制“活”產業
“我早就想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但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現在多虧了合作社帶領我們種芒果,不但提供技術指導,還負責統一回收銷售。種芒果讓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高寨村委會紅土村建檔立卡戶吳正禮說,他在黨委政府、芒果種植能人張國才和產業發展協會的幫助下,已種植芒果40多畝。
越來越好,流露的不僅是喜悅,更是吳正禮對未來的信心。這份信心源于仁和鎮不斷調整的產業扶貧結構,源于越來越寬的致富路,源于那手中沉甸甸的實惠。
“產業扶貧既要緊扣時間節點管當下,又要立足持久脫貧管長遠,幫助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從根子上讓貧困戶*脫貧。”仁和鎮黨委書記何玉宇說。在認真分析仁和原有的產業基礎,以及每一個貧困村和每一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資源條件后,仁和提出因組施策、因戶施法,建立“掛靠幫帶+保底分紅”發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扶持1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魔芋種子掛靠到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魔芋種植190畝,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種植管理,年終受益分紅。項目實施期間,貧困戶可為合作社提供有償勞務和農家肥。項目實施3年后,貧困戶可繼續以成本的本金與合作社簽訂種植協議合同,也可從合作社分取相應的魔芋種苗自行發展,項目魔芋的種植和銷售由承包種植的合作社負責運作,貧困戶根據貧困狀態戶均發展1畝至2.5畝魔芋不等,每畝每年分紅970元,預計年底分紅18.43萬元。另外,還創新租管果樹分紅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以獎代補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租管經營掛果芒果2640棵、軟籽石榴2800棵,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種植基地管理自己租種果樹,在創造務工收入的同時學習種植和管理技術。預計每戶年底可獲利4000元以上,兩個項目預計年底分紅80.8萬元。在分紅的基礎上,要求參與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在自家地里發展種植2畝至3畝芒果或軟籽石榴,與基地簽訂收購協議,解決產業發展銷售的后顧之憂,以此確保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致富。
“要注重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撬動作用,帶動金融資金、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匯聚扶貧的強大合力。”鎮長子文超認為,用活用足政策金融扶貧政策,對當下的扶貧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仁和鎮積極與銀行溝通協調,爭取到長江村鎮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支持貸款2986萬元,挑選仁和轄區內5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相關人員與中源公司、坤源公司洽談,采取“公司+合作社+建檔貧困戶”的模式,把有發展潛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由農戶貸款入股給專業合作社享有分紅,專業合作和與公司共同發展產業和擔保還款。金融扶貧項目分別實施了羊肚菌、花椒、肉牛養殖三個產業,由專業合作社統一與中源公司合作發展羊肚菌產業,與坤源公司合作發展花椒產業,由德云種養專業合作社集中托管代養發展肉牛養殖,惠及5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預計年底可分紅182.56萬元。
務工創業“雙推”培育新型農民
“我60歲了,出去打工都沒人要。現在好了,每天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活不重,還能照顧家里,知足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曾興會告訴筆者,家中有她、丈夫、兒子和小孫子4口人,兒子患病掙不了錢,家里經濟很困難,她現在在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做除草、套袋這類不太繁重的活,*70元錢,老人覺得很滿意。
在麗江仁和,像這樣在家門口打工,還能學到技術的人群正在逐步壯大。在芒果園、石榴園、魔芋園等地打工已成為附近村民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增加收入的又一個渠道。在永勝眾森優質晚熟芒果種植公司的芒果基地,固定員工就有20多個,工資都在3000元左右,包吃住,負責基地的日常管理。到了芒果采摘季節,每天的用工量在150人左右。另外,朝陽村二寶坪的魔芋種植基地,在種植的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多達56人,190畝的魔芋一年用工量約3800多個;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每年支付工人工資30多萬元。
勞務輸出和農村勞動力技術培訓一直是仁和鎮高度重視的工作。為了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鎮黨委政府在創新“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種養殖基地上務工,利用貧困戶到基地務工的機會,要求企業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確保貧困戶在獲得務工收入的同時學到種養殖技術,引導他們自己發展種養殖,確保貧困戶邊學、邊實踐、邊發展,逐步培養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建設和外出就業的新型農民,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造血”功能,*終實現穩定的脫貧致富。
夯實基礎為產業“強筋健骨”
要發展,就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仁和鎮黨委政府深知,改善基礎設施是補齊扶貧短板的重中之重,只有夯實了硬件基礎,才能保證扶貧產業做大做強。
為此,麗江仁和鎮將脫貧攻堅的“頭板斧”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整合水利、開發、林業、扶貧等支農項目資金,在項目區、貧困村掀起了平整土地、修筑道路、完善水利設施等項目工程建設熱潮,在2016、2017年兩年內投入9812.7萬元用于水利、道路建設,實施通村公路、通組道路硬化、人飲安全、水窖、“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設,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農村交通路網,根本解決農村行路難問題,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現在,深山通路了,山上有水了,通過黨委政府實施的政策推動、科技示范、典型引導、技術推廣等一系列措施,農民種植產業的積極性高漲,發展面積穩步增長,經濟林果產業發展成效日益顯著:全鎮共發展核桃9.4萬畝、芒果3.9萬畝、冬早蔬菜6500畝、花椒1900畝、天門冬2460畝等,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產業扶貧發展新格局已然成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