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下旬以來,國內尿素市場普遍退回到“18”時代。回顧本月上旬,尿素企業尚能吹噓1950~2000元/噸出廠報價,轉眼間便被“削”到了1800~1850元/噸。也許導火索被歸咎于月初東北地區的大幅跌價,以及西北、華北、華中尿素企業隨后的“放任自流”,均可視為對下滑行情的認同。截至本周一(7月23日),國內傳統尿素產區的報價徘徊在1850元/噸上下,與筆者之前預測的1800~1850元月底價更近了一步。而就成交來看,尿素企業明調加暗降的促銷方式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新單量。也可以理解為:200元/噸的降幅未能令下游采購商忽略需求淡季的現實問題。當然,也有一些業內人士猜測,若尿素價格繼續下滑,或將出現集體抄底,只是這個值得動手的心理價位暫難定奪。
再談底線博弈
當前國內市場需求處于淡季,之前也談到了農業與工業需求的斷檔期。不可否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頻繁降雨加速各地農業需求釋放。下游工業卻仍被環保政策束縛,原料需求難見好轉。業內對此雖不算司空見慣,但操作策略上也可謂輕車熟路,在認同尿素降價解決不了銷售根源問題的共識后,廠商已經開始尋找本輪跌價的底線支撐。當前,業內著眼點均落在了尿素生產成本及行業開工率上。筆者之前也從上述兩點出發,談到過參標過低的問題,惋惜尿素企業對利潤空間的不“珍惜”。話雖如此,但也應該理解一下工廠在嚴酷競價環境中的無奈。
從成本面看,傳統煤頭尿素企業的尿素完全成本約為1650~1700元/噸;而采用粉煤氣化工藝的尿素企業成本則大概在1450~1500元/噸。大家更習慣用傳統工藝衡量尿素成本利潤,且認同當出廠價低于此成本線100元時,才會連累行業開工率隨之下滑,進而達成價格觸底。然而問題來了,畢竟目前國內主流尿素報價尚能維持在1800~1850元/噸,貿然談及1550元/噸底線價顯然很難被大家接受。
既然如此,不妨直接從企業開工率入手,據統計:7月中旬的尿素開工率約在55%~56%之間,屬于略低于正常值的水平。這其中,受環保政策、臨時轉產、計劃檢修等原因減產的情況較多。而近期仍有繼續縮減的預期,山西晉城傳出環保限產消息;尿素跌價促使部分企業直接銷售液氨。如此一來,開工率對尿素價格的支撐有望先于成本面出線。
出口成戲言?
月初,印標傳言給國際尿素市場帶來新的看漲動力,而隨著我國尿素失利大跌,貿易商再次嗅到了尿素出口的商機。但討論數周以后,出口話題漸被玩笑化。一方面是印度不斷推遲招標令國際市場止漲回落,更因采購周期的延長,尿素供給國貨源量以及競價局面也隨之提升。上周波羅的海(小顆粒散裝尿素,下同)低端離岸價便跌至235美元/噸,尤日內(黑海)也降至250美元/噸,中國離岸價也跌至278~300美元/噸。
此前筆者曾言到外貿為內銷“托底”,以離岸價278美元/噸,6.76匯率計算,對應國內出廠價1690~1730元/噸,與半個月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62相比,出廠價被動提了40元/噸,可謂利好支撐。也難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了尿素出口。
另外,由于國際市場受印度推遲招標以及其他采購國需求低迷共同影響,看空氛圍明顯。加之伊朗、中東等供給國貨源增多,市場競價局面或加劇。總之,我國尿素出口雖非戲言,但后期國際形勢多變,印標仍存諸多變數。
綜上所述,近期尿素價格下滑較快,工廠妥協促銷的同時并未放棄“抵抗”,至少不會直接向成本線看齊。初步*輪觸底防守有賴于印標和出口,至少目前278美元/噸離岸價對應國內1690~1730元/噸的參標,對比當前山東、河北、河南1850元/噸出廠報價,仍有一定退守空間。另外,還要關注內需層面和供應層面的調整,此時的農業夏肥結束且工業需求有限是現實問題。行業開工率暫持理性,低位徘徊,也算給市場穩價一個喘息機會。當然,也要綜合國際市場調價趨勢以及國內尿素出口可行性分析,預計本輪尿素跌價傳統主產區初步底線或止于1700元/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