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起伏的群山綠浪翻滾,葳蕤蔥蘢的油茶樹掛滿了綠珍珠般的油茶果,商城縣長竹園鄉五里山村的胡海洋滿眼都是豐收的希望。“加上承包別人的,我發展了近80畝油茶,*一項去年就增收近2萬元。”7月26日,正在山上為油茶樹除雜的胡海洋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家家戶戶都種油茶,一年收入三四萬元的多著呢。”
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間的商城縣,氣候、雨水、土壤等非常適合油茶生長,在該縣南部山區的10多個鄉鎮有著栽培和加工油茶的傳統。“可真正快速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多的還是*近幾年。”五里山村黨支部書記熊夏華介紹說,該縣油茶大都分布在深山區,以前因為交通不便采收成本太高,很多油茶山沒人管理荒廢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村村通”“組組通”也打通了山區油茶運輸的*后一公里,大伙兒才重新拾起了這把脫貧致富的“綠色鑰匙”。
“油茶*栽種、多年收果,經濟價值高,油茶林還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作用,是我們縣重點培育發展的綠色產業、富民產業。”該縣林業局林技站站長陳中如介紹說,該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0萬畝,年產茶油160余萬公斤,產值接近3.6億元。
為從政策上、資金上對發展油茶給予扶持,2016年以來,該縣出臺了《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對油茶基地造林的補助資金從原來的150元提高到每畝600元,年均投入財政補助資金約600萬元,年遞增油茶林8000多畝,開展油茶種植培訓100余人次,培育發展油茶專業合作社40個、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的茶油加工企業3家。
不僅如此,該縣還通過品種改良、技術改良,幫助油茶種植戶提高收益,新培育的高產無性系油茶,能將掛果期縮短5年,畝產增加4倍到10倍。
“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更是讓貧困群眾也分享到油茶發展紅利。據該縣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負責人謝煥友介紹,在其公司及下屬合作社的帶動下,95戶貧困戶通過入股形式每年可領到分紅23.45萬余元,同時輻射帶動200余農戶每戶年增收5000元左右。
“在新一輪油茶產業發展規劃中,到2025年,全縣的油茶林保有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更長遠的目標則是50萬畝,同時一二三產融合的油茶產業鏈條將進一步完善。”該縣一位主要負責同志充滿信心地說:“要讓我們的油茶富民歌越唱越響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