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歲的吳曉松,家住漢陰縣漩渦鎮大漲河村,先天殘疾的他不等不靠,從“零”開始養牛,經過10多年努力,吳曉松的養殖規模已經擴大到21頭。他自強不息的事跡受到了周邊群眾的稱贊。
吳曉松右手手掌先天發育不全,一出生就成了殘疾人。弟弟出生后沒幾年,吳曉松的母親因病離世,父親獨自一人把兄弟兩人拉扯大。
因為家境艱難,吳曉松只上了小學,加上勞動不便,想出門打工并非易事。2006年,吳曉松向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借了些錢,買了一頭母牛悉心養殖。為擴大規模,吳曉松借用鄰居的公牛與自家母牛進行配種繁育。2007年,吳曉松買來的母牛產下了一頭小牛,生活從此有了希望。
“雖然是殘疾人,但吳曉松很勤快,為了照顧好牛,他沒少吃苦。”熟悉他的大漲河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堂說。
牛長膘時要吃不少糧食。吳曉松和父親除了種自家的耕地外,還租種其他村民的地,1年下來,這些耕地可以收獲1500多公斤玉米。一有空閑,吳曉松就到漩渦鎮農技站請教技術人員,學習養牛技術。
既要養牛,還要種地,但吳曉松和父親從來沒有主動找過鎮、村干部尋求幫助。
看到吳曉松一家勤勞苦干,去年鎮、村干部幫他家從漩渦鎮農商銀行爭取到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希望吳曉松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要強的吳曉松只貸了3萬元,他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解決發展資金難題。“現在很多人總想著靠政府扶持,吳曉松給其他人作了表率。”王軍堂說。
靠著自己的勤勞,吳曉松家的日子開始逐漸好轉。去年,吳曉松被漩渦鎮評為“自強標兵”,他自強不息的事跡也在全鎮得到廣泛宣傳。為了扶持吳曉松擴大養殖規模,漢陰縣殘聯獎勵了他1萬元。吳曉松創辦的家庭農場也得到了鎮上2萬元的政策資金扶持。今年初,吳曉松又在縣里的脫貧攻堅大會上受到表彰。如今,吳曉松的養牛事業正蓬勃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