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貢山豬是云南的珍稀地方豬種,因其主產于云南怒江州海拔1800-2300米的高黎貢山地區而得名。在怒江州老窩鎮崇仁村的一片山間高地中,有這么一家高黎貢山豬種源繁育基地,不僅初具規模,養殖著1000多頭高黎貢山豬種源,還鼓勵村民參與養豬事業,帶動了當地近300個貧困戶*脫貧。
王兆武是這間高黎貢山豬種源擴繁基地的項目創始人。2011年以前,從崇仁村走出去的他已經在昆明市扎根立業數年。2011年9月,他賣掉昆明的住房返鄉創業,動員了10戶農民成立了崇仁壹家村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養殖本地特有的高黎貢山豬。
壹家村堅持原生態放養,保留了豬肉肉質好、鮮美的特點,加上嚴格的品質管控,是這里生產的豬肉成為北京、上海等地高端餐飲的原料。
合作社于2014年組建公司后,在去年得到了珠海市和瀘水市的兩家國資公司出資入股,開啟了高黎貢山豬合作養殖產業*扶貧之路。
創新養殖模式 深化農民參與
種源基地將仔豬養至50斤左右后,便轉給合作社的社員養殖。截至2018年6月30日,合作社社員超過800戶,其中近50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實際共養殖高黎貢山豬12518頭。
過去一年來,壹家村逐步淘汰了原先每戶社員單獨養豬的散養模式,首創了“11511”合作養殖模式,提高了養殖效率,深受農戶歡迎。
“這個模式就是讓村里面選一個帶頭人,我們提供一個養殖單元,再加上五個建檔立卡戶貧困戶組成一個小組,六戶共同飼養一百頭高黎貢山豬。這樣戶均增收可以達到1萬塊錢以上,”王兆武說。
據王兆武介紹,“11511”模式為農民提供了四種收入來源:土地和貸款入股、出售種植的青飼料、合作養殖利潤分配以及到公司上班投入到固定資產建設。
“加起來,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年掙個一到三萬沒問題。并且這樣做的話還不用離家,”王兆武說。
“我們產業的發展就是要讓農民受益,所以我們就鎖定讓農民變成參與主體和發展起來以后的受益主體,”他說。
對口幫扶 提供技術支持
珠海市是怒江的對口幫扶城市,這使得王兆武有機會獲得珠海市農業投資控股集團的入股。這家位于珠海的公司還為壹家村派了兩名經驗豐富的養殖技術人員 -- 尹華苗和陳黃生夫婦 -- 為種豬養殖提供技術支持。
尹華苗來自湖南,在珠海從事生豬養殖長達20年,去年7月,他和妻子從珠海農業投資控股集團被派到這里 — 他擔任技術廠長,妻子擔任獸醫。
“我覺得這里挺好的,山好水好,豬也長得很不錯,”這是尹華苗對種源基地的評價。
尹華苗在壹家村主要負責種豬養殖的防疫工作。“我來之前,這里的防疫工作基本處于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態,可查看的記錄很少。后來我就按照我的方式做成了一個系統化的體系,相比之前更加專業化。”
這個系統化建設在尹華苗看來已初見成效。“至少我來了這一年多,都沒有出現比較大的疫病。”他說。
主動參與市場 不靠政府補貼
“我們堅持了這么多年,從沒有向政府申請過補貼,”王兆武說。
“瀘水市政府按照市場機制參與股份制合作,我們會保證其收益。但是如果政府給企業補貼很容易把企業養懶,這是不可取的,我們必須要有內生動力。”
“政府參與股份制合作,對我們的督促會使我們更有動力。”王說。
壹家村的內生動力離不開公司、農民和消費者三方的互動。王兆武介紹,混合所有制的公司作為市場主體,與農民聯合,面向北上廣等沿海大城市群中的高品質消費市場,將怒江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轉化成可見價值。
2017年,壹家村直接帶動369戶107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有效增收,其中的289戶69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年成功脫貧。截至目前,壹家村直接帶動增收的貧困農戶累計增加到492戶1538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