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鄉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令人神往,但如果是地膜“白色污染”隨處可見、禽畜養殖臭氣熏天,則不僅煞風景,還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當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面臨著剛性排放及舊賬償還的雙重壓力。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
7月26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農業農村部近期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全面部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農業用水量占比下降,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主要任務有: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減少化肥農業使用量,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空間,就地就近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等。
廖西元介紹,農業農村部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擺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目標任務。
廖西元說,通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由“澆地”變“澆作物”,正在告別“大水漫灌”,農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重不斷下降,為62.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逐步提高,為0.542。
在化肥農藥減量方面,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全國化肥使用量提前三年實現零增長。2017年農藥利用率達到38.8%,比2015年提高2.2個百分點,農藥使用量已連續三年負增長。
“目前,全國糞污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60%。”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副站長高尚賓介紹。秸稈利用方面,目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2%左右,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地膜“白色污染”近年來備受關注。為此,農業農村部推動出臺了地膜新國家標準,從源頭保障地膜可回收性。
綠色農業為解決污染老問題提供出路
田間溝渠流水淙淙,層層稻谷隨風起伏。7月19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建興鎮,烈日下,幾個農戶正在縣植物保護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往禾苗上置放誘蟲板。“殺蟲燈可以讓稻田每季少用*以上的農藥。”南部縣農牧業局植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南部縣已在建興、三官等鄉鎮建立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示范點2.3萬畝,在東壩鎮建立柑橘綠色防控示范點5000余畝。除了使用誘蟲燈,示范點還選擇優良抗病蟲害作物品種,提高自身抗病蟲能力,利用天敵和微生物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及推行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等。
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點任務中,有一些是久治不愈的老問題,這就需要創新思路,走出一條農業綠色發展的路子。高尚賓指出,要緊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實施綠色發展行動,點面結合、整縣推進,著力解決農業環境突出問題。
2017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建立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實現畜牧大縣、規模養殖場監管全覆蓋,對大規模養殖場進行在線監管。
安徽省懷寧縣是全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當地持續開展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等多種模式的綜合治理,2017年末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71.6%。“污水處理后,一部分用作沼氣,一部分經過6級沉淀,沉淀出來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用于農田灌溉。”懷寧當地畜禽企業負責人介紹,這樣既減少了污染,也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
完善支撐保障體系,提高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前,農業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支撐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技術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包括重點研發、集成示范、推廣應用等具體要求。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在推進過程中還面臨一些新問題、新矛盾。”廖西元說,在技術上,單項技術多、綜合技術少,傳統技術多、替代技術少,科技支撐能力總體不強。在政策上,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金融、價格、用地、用電等政策還未取得明顯突破,亟待建立農業綠色政策支持體系。在機制上,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市場主體少,市場培育的激勵機制還不健全,制約了社會資本、企業主體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積極性。
為此,廖西元認為,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耕地休耕輪作、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制度。構建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推動建立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構建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構建多元環保投入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推動財政資金投入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推動農業農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高尚賓認為,要推進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和技術需求對接,開展“集團軍”式科研攻關。發布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開展示范展示,組織觀摩交流。
農業面源污染監測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廖西元介紹,下一步要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摸清農業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農業污染物的區域分布和產排情況。以農田氮磷和畜禽養殖排放為重點,完善農業環境監測網,開展農業面源污染例行監測,構建數據庫和信息化平臺,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預警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