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采摘園占地面積約40畝,游客來采摘桃子價格為每斤7元,這個季度有300棵桃樹可供采摘,毛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等到9月份,另外300棵果樹成熟,又可進行采摘,一年純盈利能有近十萬元!”山東濟南章丘區圣井街道甄上村的土地承包戶甄繼朝興高采烈地跟記者介紹說,靠種地年收入十萬元,這在幾年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成為了現實,這一切都得益于甄上村集體經營土地的成功探索。
勇于探索集體經營土地
2015年以前,甄上村存在著嚴重的土地不均問題。由于土地承包權30年不變,去世和遷走多年的人名下依舊有土地,而出生和遷入多年的人口卻沒有土地,造成村內1200余人卻有300多人沒有土地的后果。此外,被占地村民每年享受不菲的占地補償,其余村民辛苦勞作卻只能換來微薄的收入。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村內關于土地分配問題的矛盾十分尖銳。甄上村黨支部書記甄繼超回憶說,從2015年進入村兩委以來,他就開始思考:“怎么去化解村內矛盾?怎么去扎扎實實地給老百姓做點實事兒,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經過縝密的思考,甄繼超有意嘗試集體經營土地的路子,但當時在圣井街道尚沒有先例。要做*個吃螃蟹的人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會支持嗎?老百姓能贊同嗎?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他猶豫不決。但是當他反復聽到村民關于土地不均的抱怨后,他終于堅定了信念,決定破釜沉舟、大膽一試。
村民支持是改革成功的必然條件
這樣大膽超前的嘗試純屬摸著石頭過河,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實在是未知。甄繼超先后召開了十幾次村兩委會議和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征求意見,沒想到竟獲得了多數人的肯定。
“同意,肯定同意!我媳婦嫁過來十年了,兒子八歲了,他娘倆都沒有地。鄰居家的大妹子都出嫁五六年了還有地,這太不公平了!”
“我家那點地交通不便不說,還很貧瘠,種一年地也掙不了幾百元錢,一點也不合算。我也支持改革!”
帶著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支持,甄繼超向街道辦事處進行了匯報,這一大膽的想法同樣獲得了辦事處的肯定。但改革總會觸動部分人的利益,村里反對的聲音也不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便開始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向群眾詳細講解土地收起來干什么用、怎么流轉、每年如何分紅。就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取得了99%老百姓的支持,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隨后通過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把村里土地和人口的底子徹底摸清,再由村集體將收起來的土地集體流轉,村民除了每年享受分紅外,還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租種土地。分紅采取相對靜態管理方式,每年年底對本年度死亡、遷出人口和新出生、新遷入人口進行更替。
甄上村走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短短三年時間,該村產業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收獲。通過集體經營土地,村民每口人每年可享受分紅1400元左右,遠遠高于種地收入。離開了土地的束縛,村民多選擇外出務工,收入更加客觀。村里像甄繼朝一樣租種土地的村民,多采取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發展觀光采摘業,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益都大大提高。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村兩委利用增加的集體收入造福于民為村民支付水費、發放電費補貼;每年都要給全村村民發放食油、面粉等春節禮物,給65歲以上老人發放100元現金作為生日禮物……此外,為了推行移風易俗,給村民帶來便利,甄上村投資十幾萬元在村南的貧瘠土地上建設了公益性公墓,全村的移風易俗工作走在了前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村能不能搞好,關鍵看“帶頭人”。甄上村集體經營土地的成功,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也離不開村兩委的大膽嘗試,其成功經驗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也足以說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順應發展潮流和老百姓需求的必然趨勢。“在大改革、大發展的今天,產權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村級帶頭人更需要鼓起勇氣、拿出干勁,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談及未來,甄上村黨支部書記甄繼超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