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藍田宋家村村民宋春高家里正忙著裝修。“房子很大,自己住也用不了這么多,裝修起來用作民宿,可以賺不少錢呢。”宋春高很興奮,原本還愁裝修費不夠,但政府給每戶村民提供免息貸款,讓大家的裝修能夠順利進行,他家的新房裝修8月底就能完成。
藍田宋家村是當年血吸蟲病的重災區,如今,鷹潭市準備在這里建設血防精神干部學院。余江依托該學院,引導村民打造民宿,參與旅游開發,給村民們帶來了新的收入增長點。
宋春高家的民宿很快就要為他產生收益,中童鎮周俊華家的房子則已經給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貸款。2016年初,余江正式啟動農房抵押貸款試點,周俊華用自己在農村的房子抵押貸款26萬元,并利用貸款把眼鏡生意越做越大。
據余江區農商銀行工作人員王峰說,農房抵押貸款以農民住房財產權為貸款抵押物,具有手續簡便、利率低等特點,有效滿足了新型農業主體及其他創業農民的信貸需求,開辟了破解“三農”融資難題的新途徑。
從2016年9月開始,余江統籌開展了農村宅基地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項試點,通過盤活利用退出宅基地,大力發展了“一村一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淘寶等新產業、新業態,讓“死資產”變成了“活資本”,提升了宅基地資產價值,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在龍虎山景區附近,余江區馬荃鎮巖前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將空置的宅基地建設成了滴水泉等村景。今年4月,村理事會集體商議后,又流轉10畝土地搞起了生態農業。村民倪由水和其他村民合作,在村口建起游客中心,搞起了農家樂。和巖前村一樣,鄧埠鎮橋西村、畫橋鎮畫橋村等地也充分利用當地優美的鄉村環境,發展休閑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等。
盤活農村資產,不僅讓村民富裕了,同時讓村集體經濟也壯大了。楊溪鄉楊溪村將村集體所有的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地塊,通過協議租賃的方式入市,為村集體帶來了每年7.3萬元的收益。
目前,余江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正在有序展開。錦江鎮鐵山村倉儲用地、楊溪鄉楊溪村旅游用地、平定鄉洪橋村工業用地共22畝已經成功入市,潢溪鎮渡口村26.2畝旅游用地正在掛牌。余江區國土資源局負責人說,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不僅促進了退出宅基地的充分利用,同時也增加了農民集體財產性收入,保障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