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金融辦離堂邑鎮蘇堤口村,有多遠?
省城的干部離農民,有多遠?
如果放在兩年前,“85后”的劉威或許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位來自省金融辦公室,打小就從城市里長大,然后是上*大學、考入省機關。2017年,對農村幾乎一無所知的他,被選派到堂邑鎮蘇堤口村當起了“*書記”。
如今再見劉威,言談舉止間感覺他已成了正兒八經的“村里人”,張口閉口的“俺村”。與他同期被選派的612名省直“*書記”一樣,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兩年間,他經歷著人生中的*蛻變。
從“城官”到“村官”
“2017年年初,根據省委統一安排部署,我很榮幸地被選派到俺村擔任‘*書記’。”劉威說,從機關到基層,從“城官”到“村官”,劉威的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工作任務都發生了變化。
如何才能盡快接上“地氣”當好“村官”?劉威堅持用自己的“辛苦值”提升群眾的“幸福值”。
“群眾心里有桿秤,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我平均每月到俺村困難家庭走訪慰問*,送點米面油棉被什么的;低保戶王玉堂臥室常年透氣漏風,我給他家里換上新門窗,按時給他在濟南買藥;低保戶郭學玲家孩子正在上大學,我跟她建立長期幫扶關系……”劉威說道。
端起碗吃農家飯,坐在板凳上聊農家事,挽起袖子來干農家活……一年多的時間,劉威進家入戶,摸清貧困戶底子,積極參與村級事務,拿出繡花的功夫,不知道為村里的群眾解決了多少事情。
“這干部不孬,是個干實事的。”村民的心里話讓劉威腰桿硬了,工作更有底氣了。
蔬菜大棚變“小康棚”
2017年10月12日上午,聊城億灃超市和堂邑鎮許堤口村、三合村、蘇堤口村三個省級貧困村的書記簽訂了承包協議。超市每年支付9.6萬元承包費作為貧困村的集體收入。
“這里大部分是鹽堿地,我們專門把土壤送到省質檢部門做了檢測,*后反復論證,*終確定,發展冬暖式大棚作為幫助特困戶脫貧的*方案。”提起這幾座大棚,劉威說道。
經堂邑鎮統一協調安排,統籌三合村、蘇堤口村、許堤口村等3個村共120萬產業扶貧資金,在蘇堤口村建設了9個高標準冬暖式大棚。
“為了這9座大棚的選址,可沒少費了勁。土地流轉是大棚項目落地的關鍵一步,我與村兩委成員多次到農戶家里協調,選址更改兩次才終于敲定。積極與億灃超市對接,與其簽訂承包經營合同,由其完善大棚配套設施并在承包期內向村民傳授蔬菜種植技術。”劉威說。
新建的脫貧溫室大棚,著實讓這三個村黨支部書記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用蘇堤口村黨支部書記尤金貴的話說,這9個大棚就好比9只會下蛋的雞,雞生蛋,蛋生雞,收益優先用于貧困戶脫貧,剩下的再發展新項目。據介紹,該村項目全部投產后,村里的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項目分紅和公益崗位務工可實現年增收1000元。
“大專家”走進貧困村
在走訪中,劉威發現,蘇堤口村許多老年人因為兒女不在身邊,行動不便還要照顧孫兒,再加上經濟困難等原因,平時很少有機會到醫院去就診或查體,有些慢性病很難早發現、早治療。而且有些村民對待疾病還是老觀念,“大病躺一躺,小病挨一挨”,時間一長,小毛病容易拖成大毛病,村民亟需對個人身體健康狀況有一個全面了解。為此,劉威就萌生了聯系醫療機構到村進行健康義診的念頭。
“俗話說得好,有啥別有病,特別是農村里的人,去趟濟南找個專家看個病那都很不容易。我和三合村‘*書記’何元就通過省廣播電視臺與山東省立醫院建立聯系,多次協調,邀請到了省立醫院神經內科、心內科、脊柱外科等9個科室專家來蘇堤口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
“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活,*近老是頭暈也沒來得及去城里檢查,現在好了,不用進城,專家到咱家門口來看病,還是濟南大醫院來的大夫。劉書記為我們村辦了一件大好事啊。”一位村民這樣說道。
“今年啊,我的主要任務還是得全力配合新一屆村兩委工作,在產業扶貧方面進一步提升村集體收入;在行業扶貧爭取更多資源傾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向美麗鄉村發展。對于我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我將努力改正并接受全村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劉威笑呵呵地說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