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縣政府憑借“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資源秉賦,挖掘生態、溫泉、文化三大優勢,持續鎖定打造“中國溫泉養生名城”工作總目標,以“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富縣、科創興縣”四大發展戰略助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縣是浙江*早探索“下山脫貧”模式縣域,已有421個自然村5萬多高深山農民實施下山脫貧,其經驗不僅走向全國,還走向世界。2000年以后,武義又出了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后陳經驗”,首創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先后8次獲得習總書記肯定,堪稱踐行浙江“八八戰略”典范。而從歷史發展來看,中藥材養生文化是武義悠久持續服務民眾健康的不朽傳統。魏晉竹林七賢中,阮琴(古琵琶)發明人阮咸的兒子阮孚阮瑤、酒仙劉伶兩個女兒都隱居武義白陽山明招山,他們采集當地食材研發魏晉風度及藥與酒等養生產品,傳承了道家養生之道和知名省內外武義大曲及一批特色美食;唐代105歲道士葉法善是盛世五朝御醫,他采藥煉丹弘揚道教養生中醫藥文化,是非常值得后人挖掘傳承的豐厚*國粹。
武義自古就是中藥材天然寶庫,中藥材種植、加工歷史深厚,炮制技藝*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典籍記載及田野考察查清定錄較有開發價值的野生中藥材品種200多種,壽仙谷、劉秀垅、大紅巖等丹霞地貌景區懸崖峭壁野生石斛、靈芝等珍稀藥材至今依稀可見,人工種植藥材品種有天麻、太子參、杜仲、米仁、白術、元胡、厚樸、茯苓、玄參等30多種。主峰海拔1560米的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327.69公頃,植被覆蓋率99%,查明木本植物72科199屬439種、陸生脊椎動物4綱29目71科265種,堪稱華東原始珍稀生植物庫。上世紀三十年代,粟裕將軍率領紅軍挺進師在武義革命老根據地轉戰兩年多時間,戰士一般傷病都能就地采掘中草藥治愈。正是在這樣淵源流長的歷史人文背景下,武義縣政府從2012年起將中藥材產業列入全縣農業主導產業,逐年增加扶持力度,推進中藥材種植規范化和規模化基地建設,對新發展浙貝母、元胡、白術、白芍、菊米、天麻、玄參、覆盆子等藥材集中連片20畝以上者給予財政補助。目前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形成五大區塊,共有壽仙谷、牛頭山、萬壽康、匯美、眾蕊齊、稼源、成強等10多個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2017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9萬畝,全產業鏈總產值4.95億元,從業藥農近萬人,中藥材產值占農業總產值20%以上。
武義中藥材產業的研發養生普及鄉村,源頭可追溯東晉竹林七賢后裔,唐代出現道地藥材采集、研發、推廣、養生代表人物唐玄宗恩師葉法善,這是武義養生文化不二代言人。中藥材產業發展在武義歷史悠久中曾一度走向沉寂式微,改革開放后方興未艾進而讓大家看到引帶“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這離不開始建清末宣統元年(1909)的壽仙谷藥號、1997年成立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領跑、示范和推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