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積極引導扶持民間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開發,帶動當地近10萬名農民增收。
盛夏時節,沙河市紅石溝休閑生態農場瓜果飄香,游客絡繹不絕。張下曹村村民張京明在他負責的蘋果園里,進行果樹暑期管理。
幾年前,張京明把家里的4畝荒坡地租給了紅石溝農業生態園,每年每畝能拿600元的租金。以前,他僅靠到外地打工的兒子寄點錢生活。現在,除了租金,他每個月還能拿到2000塊工資。
家住沙河市蟬房鄉水磨頭村的石仁祥,幾年前把十幾畝板栗田交給村里,村里集體實施了規模開發,統一修筑了道路、梯田、水利設施,形成了2萬多畝的優質板栗種植園。他說:“我們在村里統一管理下,栽種了優質品種,板栗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去年我的板栗收入了4萬多塊錢。”
據統計,目前沙河市共有紅石溝生態農場、利多生態農業公園、欒卸萬畝銀杏園、安河田園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千畝以上規模的現代農業園區54個。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開發面積33.5萬畝,年產值10億元,帶動相關區域農民年人均增收3500元。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贏”的山區綜合開發之路。
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突出全域旅游”的理念,沙河市高起點、高規格編制了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成立了沙河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土地經營權證、林地使用權證等產權交易、抵押貸款搞好服務。通過土地流轉,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特別是推行政府+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戶的“六位一體”股份合作模式,讓山區農戶以土地、山場等資產資源入股當股東,真正實現農民收入的多元化。
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同時促進了生態觀光、旅游采摘、休閑度假等方面的大發展。去年,全市農業園區接待游客30多萬人,收入9000多萬元。
像張京明、石仁祥一樣,沙河市西部山區近10萬名農民,通過轉租、入股、打工等形式參與到荒山開發治理。如今,昔日的荒山禿嶺滿眼綠色,瓜果飄香,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