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倚畔在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桃花湖的一座空置民房,經改造后搖身蝶變民宿“桃花壹號”。開業之初,縱然房價高達近2000元一晚,珠三角旅游仍趨之若鶩。憑借著桃花湖“世外桃源”般美景,“桃花壹號”曾一度成為清遠市*早一批“明星民宿”、“網紅民宿”。
“桃花壹號”火了,浸潭鎮的鄉村旅游也隨之火了。
近兩年,浸潭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發展鄉村旅游為重要抓手,帶動鄉村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等建設,從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該鎮建成以“桃花壹號”、“二十一度”山居、六甲洞下逕村為代表大小鄉村休閑旅游場所超30個,鄉村旅游大格局漸成氣候。為此,今年2月,浸潭鎮被評為廣東省2017年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
浸潭鎮黨委副書記毛師英表示,未來,該鎮將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加快推進“一湖一洞”桃花湖藝術小鎮和六甲金龍洞旅游小綜合體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開發一批集生態休閑、觀光養生、地域民俗、文化體驗等不同類型的美麗鄉村旅游項目,以此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一湖一洞”鄉村旅游大格局現雛形
浸潭鎮下逕村發展鄉村旅游,村年集體收入從2萬元躍升到200萬元。
浸潭鎮位于清新區西北部,距離清新城區近60公里,是一個以山水著稱的粵北小鎮。轄內擁有桃花湖和六甲金龍洞等鄉村旅游資源,自然風光優美,在清遠當地小有名氣。在過去,桃花湖雖風光無限,卻鮮有開發,金龍洞雖開發較早,旅游形態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境地。
2015年底,浸潭鎮在清遠市支持發展鄉村旅游的大政策下,搶抓機遇布局發展民宿。次年年初建成開業“桃花壹號”、“二十一度”山居2家精品民宿,以獨特的鄉村自然風光引爆了該鎮的鄉村旅游。自此,該鎮的鄉村旅游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該鎮在鄉村振興戰略和清新區農村綜合改革的引領下,圍繞農民增收和農村更美,重點打造特色村、精品線,整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引導各村以鄉村旅游理念建設村莊,通過挖掘鄉村資源特色,連點成線、以點帶面,建設美麗鄉村升級版。
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該鎮謀劃了“一湖一洞”鄉村旅游大格局。“一湖”指轄內桃源片區以桃花湖為中心,全力推進桃花湖藝術小鎮建設;“一洞”指六甲洞村,浸潭片區以鄉村旅游小綜合體六甲洞村為核心,以金龍洞景區輻射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如今,“一湖一洞”構建起的鄉村旅游大格局取得喜人進展。譬如,“隱世桃花源”項目基本完成,并在五一假期試營業;塘坑村的燕湖農場,以“民宿+觀光采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下逕村戶外拓展基地、小華山棧道、木屋區等項目有序推進;虎尾村打造百畝向日葵花海,連片種植荷花、水稻、油菜,在四季形成不同的生態農業景觀……
浸潭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鎮已打造出了“桃花壹號”、下逕村小華山風景區等在內的超30個鄉村休閑旅游場所,部分地方農民已辦起農家樂、農場等,已經吃上了“旅游飯”,直接增加了收入。
人才緊缺成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短板
浸潭鎮打造“一湖一洞”鄉村旅游大格局,近兩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記者梳理發現,該鎮目前已打造出來成氣候的各鄉村旅游小綜合體,無論是令人可期的“隱世桃花源”項目,還是*近爆火上央視的六甲洞下逕村小華山風景區,都離不開“人才”的主導引領作用。
拱水舊村作為“一湖”板塊“隱世桃花源”項目的樣板子項目就是一個例子。該村村長黎介勝是一位80后青年,曾在外地工作多年,后回鄉在“二十一度”山居民宿供職過一段時間,對鄉村旅游發展有較深的見解。作為黨員,他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村民引進專業旅游團隊,在該村共建旅游項目。如今,這個常住人口曾一度減至2人的“空心村”,即將蝶變成為一個定位為藝術體驗區的“度假村”。
毛師英在浸潭鎮主持農村基層工作多年。他告訴記者,近兩年來,鄉村旅游以其獨特的產業優勢,成為鄉村黨組織普遍關注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點產業,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熱情普遍很高,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缺乏人才支撐是制約該鎮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塊短板。
“在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我鎮鄉村旅游經濟的市場越做越大,很多村子躍躍欲試,甚至相繼加入到發展鄉村旅游的隊伍當中,可事實上,很多村子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年輕人力量不足,尤其是有能力有經驗的領頭人才更是寥寥無幾。”毛師英如是說,目前該鎮主要靠鄉鎮干部去發現人才、引導人才回鄉發展,未形成人才踴躍返鄉發展鄉村旅游的大趨勢。
毛師英說,鄉村旅游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舞臺,希望打造出更多富有成效的鄉村旅游小綜合體,以此來吸引更多有見識、有能力的老干部、老黨員以及鄉賢返鄉發展鄉村旅游,以發展鄉村旅游的契機,帶動農村人才的成長,培養一大批懂農業、懂旅游、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旅游帶頭人。同時,他還希望,能夠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激勵吸引更多人才返鄉,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記者了解到,針對人才短板問題,浸潭不斷進行破題嘗試,譬如通過引入專業鄉村旅游團隊公司與當地村民合作,變村民為股東,共同參與建設鄉村旅游項目,以此影響和改變村民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促使他們改變生活方式,樹立發展意識、市場意識、合作意識,提升整體素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